起爆采用非电雷管延期起爆,对起爆系统各联接点要认真检查,确认各联接点连接牢固后,方可进行起爆.
对原地形的斜坡或平地,有计划地进行改造,使前次爆破为后次爆破创造两个或多个临空面.
4.2.3 特殊路段路基施工方法
4.2.3.1黄土路基施工方法
沿线新黄土分布广泛,多具湿陷性,湿陷等级多为Ⅰ、Ⅱ级非自重湿陷,Ⅱ、Ⅲ级自重湿陷,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a、挖方地段:主要采用上述三七灰土及不透水土工布隔水封闭基床进行处理;
b、填方地段:湿陷等级为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基底冲击碾压10遍,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基底冲击碾压20遍,桥头50m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灰土垫层处理.有排水沟时,坡脚内2m至排水沟须用三七灰土封闭,厚0.3m;无排水沟时,坡脚内2m至坡脚外2m须用三七灰土封闭,厚0.3m.www.tmgc8.com
4.2.3.2种紫穗槐施工方法
路基坡面拱形骨架成形后,对坡面进行植树防护.植树选在适宜树种成活的春季、坡面土体含水量适宜时进行.随同砌筑防护完成一段跟进一段.
首先选择优良树种,选购在同本标段土壤及气象相同的条件下的苗木,开春后进行移栽.树位按设计密度呈梅花形布置,一穴两株,树坑稍深些,选择当地土壤肥料作底肥,植树时填充湿润松土并浇水,以后每天喷淋洒水一次,持续10天以上,便于根系成活发达.树干同自然生长方向一致.
4.2.4 路基基床施工工艺及方法
基床结构:基床分为表层及底层,表层厚0.6m,底层厚1.9m,总厚度为2.5m.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以下1m基床范围内予以挖除换填,填料符合基床土的要求.挖方顶面设4%的向外排水坡.
路堤基床: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级配碎石填料,底层采用A、B组填料.表层及底层的压实度均符合现行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的规定.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低路堤,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密度符合现行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的相关规定.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为冲积细粒土时,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5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不小于0.18MPa.否则进行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
路堑基床:对黄土或软质岩等路堑基床,其上部换填0.5m级配碎石、 下部换填0.1m厚中粗砂夹一层不透水土工布;湿陷性黄土或泥岩基床表层下部0.3m换填三七灰土.基床表层土的压实度不小于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的规定值.
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2MPa,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不小于0.15MPa,否则进行加固处理.
4.2.4.1 路基基床施工
基床表层填筑采用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摊铺粗平,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压实.基床底层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粗平,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后,振动压路机压实.
路基基床按路堑和路堤分两种类型,按照设计给定的施工图纸,根据线路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1) 路堤基床
路基基床表层用级配碎石填料,路基基床底层采用A、B组土.基床表层及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符合表4.2-1要求,表中有括号的仅为改良土的压实标准.
路堤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地段,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的土质及天然密实度符合基床表层标准,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土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5MPa或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σ]不小于0.18MPa,否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换填、改良或加固处理.
基床土的压实标准表 表4.2-1
层位 标准 细粒土、粉砂、黏砂 砂类土(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基床
表层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 140 140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n(%)
29 29
基床
底层 压实系数K 0.93
地基系数K30 100 100 120 130 150
相对密度Dr 0.75
孔隙率n(%) 31 31
(2)路堑基床
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的土质及天然密实度必须符合表4.2-1基床表层标准,否则采取换填、压实等措施.
基床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土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不得小于1.0MPa或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σ]不小于0.12MPa,否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不易风化的硬质岩石基床,将路基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凹凸不平处以混凝土或级配碎石填平.
4.2.4.2 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底层施作完工时,根据各施工段的地质情况、填土高度及沉降观测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预留一定的路基沉落量,以满足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基床底层的中线、水准测量工检查基床底层的几何尺寸,砾石类和碎石类土检测指标为地基系数K30值和孔隙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其孔隙率,K30平板荷载仪或智能平板载荷测试仪测定地基系数.砂类土检测指标为地基系数K30和相对密度,块石类土检测指标为地基系数K30,利用智能平板载荷测试仪和灌砂法检测基床底层的压实质量,使其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进行修整,最终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4.2.4.3 基床表层摊铺碾压
施工前对已进行检验验收的基床底层进行施工放样.每10m设置中线和边线的控制桩,根据车容量确定摊铺面积,并用白灰线画出方格以控制卸料的均匀和摊铺厚度.基床表层厚0.6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分三层摊铺压实,每层施工0.2m.
摊铺时派专人指挥,按照先两边后中央的顺序,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粗平时注意人工配合防止集料离析.含水量适度时先静压一遍,接着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并根据中线和边线的拉线标高人工配合进行修整.精平时,将中线、边线桩上用红油漆标出高程,拉上棉线显示路肩、路拱的正确高度,便于司机观察,依此施工.平地机作业时,由人用手水平观察指挥平地机调整刀片高度.平地机以较大切土深度进行粗略平整,切除高处补平低处,行驶到段落终端时,以倒退方式行驶返回另一端.然后再以较小的切土深度进行精平,用刮刀细致刮平地面,并用刮刀将松土压实,反复修到符合要求标准.一侧平完后,将中桩及标杆移到整好的一侧,平地机在未平整的一侧按上述步骤进行平整,对不均匀处及坑洼处人工进行调整.www.tmgc8.com
刮平后接着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遵循"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两边后中央;先慢后快;最后进行静压收光"的原则.每碾压一遍用核子密度仪和K30进行检测.碾压时沿纵向重叠碾压不小于0.4m,横缝衔接处重叠碾压不少于2m,以确保摊铺、碾压的质量.
4.2.4.4 检测修整
路基基床表层检测时要注意检测与碾压的间隔时间,检测指标为地基系数K30值和孔隙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其孔隙率,K30平板荷载仪或智能平板载荷测试仪测定地基系数.
4.2.5 过渡段路基施工工艺及方法
4.2.5.1 半填半挖或填挖交界段
在施工时首先清理基底,在填挖交界处挖成坡度1:1~1:5、宽2m的反坡台阶,并将结合处挖到挖台阶较困难的岩石挖方处,台阶宽度可适当减小,然后再分层填筑压实.
在压路机无法碾压密实的台阶角部,采用小型压实设备或人工夯实.相邻两段同时施工时,要分层相互交叠衔接,且接长不得小于2m.填料采用级配碎石,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和锥体的填筑同时进行,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后台2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
4.2.5.2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采用渗水土填料填筑,过渡设置方式采用正梯形(见图4.2-8),纵向顶宽3.0m,纵向坡度1:2.0,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填筑A组料,压实标
图4.2-8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示意
准采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4.2.5.3 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路堤与涵洞过渡段采用渗水土填料填筑,过渡设置方式采用倒梯形,纵向底宽2.0m,纵向坡度1:2.0,压实标准采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基床以下浸水部分及桥涵两端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
在涵身周围做好20cm厚粘土保护层后,与涵两侧进行填筑,按层厚30cm水平摊铺压实,并达到不低于最佳含水量密实度的90%;
距涵身外周1m范围之内,采用人工填筑,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夯实,1m范围之外采用机械振动碾压密实;
在涵两侧填筑施工时,对称均匀分层同步进行;
当路堤填筑在距涵顶厚度大于1m后,方可通行重型机械,在填筑距涵顶部3m以下时,采用无振动碾压,而填筑至涵顶部3m以上时,便可采用振动碾压.
4.2.5.4 路堤与路堑的过渡段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地面坡度陡于1:1时,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采用渗水土填筑.
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地面横坡缓于1:1时,将路堑一侧开挖成坡度为1:2的台阶坡,台阶坡度不小于1m,其开挖部分采用相邻路堤同样填料填筑.
4.2.6 路基附属及加固防护工程施工
4.2.6.1 浆砌片石护坡
砌体砌筑前测量放线,施工时立杆挂线或样板控制,并经常复核验证.修筑护坡之前,对边坡夯实平整,基础埋深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砌筑时自下而上逐层砌筑,并密贴坡面,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并做好反滤层.
浆砌片石经养生后,将砌筑材料的残留物清除干净.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如干燥、高风,加强砌石的养生工作,要求全部覆盖洒水养生.
4.2.6.2 不透水土工布施工
(1)清基处理与垫层施工
地基表面按设计要求清理干净,达到平整度要求后,对地基进行碾压密实,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铺布.
(2)做好铺设基面和垫层
斜坡不透水土工布铺设,要求先按设计断面进行削坡处理,清除坡面石块等尖突物,然后对基床表层深度范围内换填0.5m厚A组土及0.1m厚的中粗砂,适当洒水,并用拍板或滚筒压实整平.水平铺盖直接铺设在覆盖层地基之上,对地面高差起伏较大的部位必须进行平整,使基层平滑过渡.基面达到平整度要求后,对地基进行碾压,保证不透水土工布与平整基面吻合.
(3)不透水土工布铺设工艺
斜坡不透水土工布从上至下铺设,水平铺盖由坡脚向铺盖首端铺设.铺设时注意不透水土工布张驰适度,避免应力集中和人为损伤.要求不透水土工布与地基、垫层接触面吻合平整,防止不透水土工布折皱形成渗水通道的现象.水平铺盖不透水土工布膜面朝下,布面向上.不透水土工布铺设后,随即回填保护层,以免应力集中和人为造成不透水土工布的损伤.
4.2.6.3 土工格栅
路基两侧设土工格栅,采用人工在斜坡路堤处沿路基横向铺设双向土工格栅.纵向联结采用缝合机将尼龙线面对面缝合,横向搭接宽度为50cm,铺设时用手将格栅拉直,避免出现格栅扭曲、皱折、重叠,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1.5~2m用Φ6钢筋制成U型钉将两边和搭接处锚固.
铺完格栅后,在48小时内填筑填料,以防被太阳曝晒老化,每层填筑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www.tmgc8.com
在第一层填土达到预定厚度并经碾压达到设计压实度后,反卷回包,用Φ6钢筋制成的U型钉锚固于上层填料中,在反卷端外侧培土不小于0.1m,保护格栅防止人为破坏.
4.2.6.4 片石混凝土挡墙
本标段工程为保证路堤、路堑边坡的稳定,采用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对坡面进行加固和防护.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时,土质基坑采用挖掘机分段跳槽开挖,人工配合清底.石质基坑实行分段挖槽爆破开挖,人工配合清理基底及边坡.当基底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制,搅拌运输车运输.片石混凝土的浇筑重点在于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片石的质量及掺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执行.墙身浇筑前要立好模板并支撑牢固,模板采用大块拼装钢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上一篇:微型桩挡墙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