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箱梁各节段立模标高=设计标高+预拱度+挂篮满载后自身变形,其中徐变对挠度的影响除结构电算分析外,在实际施工中并不进行核算.此外,后浇注的梁段应在已施工梁段有关实测结果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以逐渐消除误差,保证结构线型匀顺.
(4)、箱梁混凝土的浇注全段面一次浇注.箱梁梁段混凝土浇注时,应做到对称均衡施工,两端箱梁混凝土方量相差不能超过设计方量的 3%.
(5)、混凝土的浇注宜先从挂篮前端开始,以使挂篮的微小变形大部分实现,从而避免新、旧混凝土间产生裂缝.
(6)、管道的定位钢筋应用短钢筋作成井字形,并与箱梁钢筋网架焊接固定,定位钢筋网架间距按设计图要求布置,以防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波纹管道上浮,引起预应力张拉时产生沿管道法向的分力.
(7)施工时应在挂篮上设风雨蓬,避免混凝土因雨淋而影响施工质量.挂篮配备能保证全天候作业的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质量.
(8)箱梁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用通孔器检查管道,浇注完毕后也应立即用通孔器检查管道,处理因万一漏浆等情况出现的堵管现像.
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放松底、侧、内模吊杆,将后下横梁用4只5t手拉葫芦吊在外挂梁上(挂蓝到位后重新用吊杆将其锚于梁体上).拆除后锚杆,安放手拉葫芦牵引菱形架进行整体前移挂蓝.
挂蓝拖移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 各种牵引设备及行走装置使用前严格检查.
b. 两只挂蓝基本对称、同步前移,在块件上每50cm画线予以控制.
c. 挂蓝行走时统一指挥,同时密切观察反压装置,发现偏移立即停下调整.
d. 挂蓝行走随走随调,防止中线偏离过大.
4.8.4.9、中跨合拢段施工
在悬臂段及边跨现浇直线完成后,即可进行中跨合拢施工.先拆除挂篮,在合拢段两侧的T构端部施加1000KN顶力,调整墩粱内力,如果合拢温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应结合实际合拢温度调整顶力大小.
在梁上的预埋钢筋及钢板上面安装合拢吊架临时刚接构造,按设计要求张拉临时钢束和2根B1钢束进行锁定,然后浇筑混凝土.尽量缩短锁定时间.对合拢段的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选择在夜间温度最低、变化最小时,从锁定到浇注混凝土完毕的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最短,混凝土中加入缓凝早强剂,并加强养护.同时派专人负责现场观测,预防发生意外情况.
4.8.4.10、边跨现浇直线段
因直线段梁体离地面较高,采用混凝土系梁作基础,其上搭设军用墩支架进行现浇,支架宽度比箱梁宽度两边各宽30cm,长度延伸到悬浇段粱体.www.tmgc8.com
为避免因支架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支架非弹性变形,引起梁体线形失控和混凝土产生裂纹,对支架进行预压,使支架预先完成非弹性变形.同时检测支架的弹性变形,并作为安装模板的参考数据.
在模板上(按梁体两端、中部)位置设立观测点(可根据情况适当加密),加砂进行预压,达到总压重的10%、30%、50%、80%、100%和达到100%后24小时用水准仪检测标高变化.
支架预压完成后,安装永久支座后、绑扎钢筋、安装模板并浇筑现浇段混凝土
4.8.4.11、边跨合拢段施工
拆除临时钢束及中跨悬吊支架.安装边跨的临时刚接构造,按设计要求临时张拉T21钢束和B9钢束进行锁定,然后在军用墩支架上浇筑边跨合拢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边跨临时刚接构造,张拉并锚固边跨纵向、横向、竖向预应力束,补张拉T21钢束和B9钢束到设计吨位.
4.8.4.12、预应力施工
纵向预应力束分T构静定顶板束,底板连续束、顶板连续束、腹板下弯束、预备束和临时束六种,纵向预应力采用两端张拉,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Φ25精轧螺纹,一端张拉.
钢绞线均采用ФJ15.24mm,强度为Rby=1860MPa.
波纹管采用普通金属管.
钢绞线的下料、编束和穿束应注意以下几点:
a.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锯切割,禁止电、气焊切割,以防热损伤.
b.按设计预应力钢束编号编束.编束后用18~20#铁丝将其绑扎牢固,并将每根钢绞线编码标在两端.
c.钢绞线由人工穿束.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再用风压机吹干孔内水份.为减少张拉时的摩阻力,对长曲束钢绞线在进孔前应涂中性肥皂液.
纵向预应力:钢束按设顺序进行张拉.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钢束伸长值作校核.预应力张拉采用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值双控施工.
首先计算出钢绞线的理论伸长量,现场检测每根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若发现超出+6%或其它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改正后再进行张拉;同时施工过程中检测压力表,使张拉应力达到设计值.施工时张拉两端采用对讲机或其它有效方式加强联系,确保张拉同时缓慢进行.
竖向预应力施工:竖向预应力粗钢筋下料一律冷切割(如用砂轮切割).波纹管于上下锚板接缝处灌浆前在外侧要用混凝土封死,严防箱梁混凝土渗入管内.
张拉前清冼管道,然后用压缩空气排除孔积水或杂物.张拉工艺完毕后,应立即将锚塞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水泥浆封锚.封锚水泥浆抗压强度不足10Mpa时 ,不得压浆.对于长束(大于60M)和长曲线束(大于50M),在其中间和最高点位置要设置压浆通气管道.通气孔可用塑料管或钢管,并将其引出梁顶面400~600mm, 通气孔在施工时要用木塞塞紧.
压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逐孔进行,防止漏孔.出浆孔在流出浓浆后即用木塞塞紧,然后关闭连接管和输浆管嘴,卸拔时不应有水泥浆反溢现象.
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要及时压浆以确保永久预应力.要从下端压浆,压浆过程要缓慢、匀速,直至压满.张拉后24小时内压浆.压浆前,先冲冼干净管道.压浆时,竖向管道从下部向上部压浆,至有浓浆溢出后,稳压3分钟,堵塞管道.
4.8.4.13、测量控制
测量控制包括:控制网的复核、控制点的设置、箱梁高程、轴线及墩身变形的观测.
控制网的复核:已经复核了设计单位交的桩及成果,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建立好主桥的四边形网.
控制点的设置:
箱梁轴线控制点的设置:
在0#段施工时,把200mm*200mm*10mm钢板预埋在箱梁顶板上,和砼面平齐,桩钢板一定要预埋牢固,为了防止钢板下面出现空洞,在施工时,可在钢板上预留适量的排气孔.0#段施工完后,把0#段的中心引到钢板上,并进行穿线复核并修正.
箱梁水准控制点的设置:
箱梁水准点设置在0#段箱梁中心预埋钢板和横隔板顶面位置(具体位置见图纸)预埋钢筋上,箱梁水准控制用0#段节点处高程控制.因水准点的位置较高,从承台引到箱梁顶较困难,要求现场仔细,并认真校核.
箱梁轴线的控制:
现浇段完成后,用全站仪复核各段轴线无误.其余各悬浇段轴线点作为控制点;0#段上的轴线点进行穿线复核并修正,以便合拢段顺利合拢.0#段上的轴线点定期复核.
每一悬浇段支立模板后,要与已完成各段的轴线点复核,以保证支立模板准确无误.模板的位置确定时,要求每次都用钢尺从0#段的中心量起,从而减少误差.为了便于复核,在已完成的箱梁顶板上用墨线标出.
高程控制:
考虑0#段箱梁墩身节点处变形很小,用该节点处水准点控制各悬浇段高程.0#段节点处水准点要定期进行复核,条件允许时,把各0#段的水准点进行互测校核.www.tmgc8.com
高程式点每一段节点处设置五个:从箱梁断面接合处后移5cm设一处.腹板位置设一处:为了底板高程测量方便,在两面侧腹板外侧钢筋处预埋钢筋,钢筋下端与底板平齐,上端伸出顶板2cm,测量出钢筋的顶高程,根据钢筋的长度可推算出箱梁底板的高程.另三处分设置在轴线和侧翼板上,其中翼板处的控制点距离翼板边沿20cm,预埋钢筋伸出顶板2cm.
在悬浇段施工中,高程测量频率为5次:挂篮移位后,砼浇注前,砼浇注后,张拉前,张拉后(即挂篮移位前).每次测量范围为已完成的各悬浇段.当昼夜温差大于10℃,要求对各断面进行高程和墩身变形观测.
墩身变形观测
利用全站仪和导线控制点定期复核0#段中心点的位置,并与原设中心点进行比较,偏移位置即墩身变形量.施工过程中,注意观测温度变化对墩身变形的影响.
4.8.4.14、桥面系施工
(1) 防水层的制作
清除桥面杂物,凿除梁顶表面浮浆,并用高压水对梁顶面进行冲刷,测量定位,在梁顶面铺设垫层并形成排水坡,其上设防水层,使雨水流到挡渣墙内侧汇向泄水管排出桥面,以防止雨水渗入梁体引起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冻裂.
(3) 人行道及栏杆的安装
梁体的浇注时,在挡渣墙内预埋U形螺栓,人行道的支架角钢与其连接,在支架角钢上铺设钢筋混凝土预制步板,用于养路和维修.
5.施工过渡方案
本标段道路交通发达,与既有铁路、公路多处发生交叉、既有线接轨.
为满足施工期间既有道路和既有水利设施的正常交通和使用,拟采用的主要施工过渡方案见表4-1.
施工过渡方案表 表4-1
序号 过渡内容 解决问题 过渡方案
1 与公路立交 临时交通 在修建公路下穿桥梁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做好交通疏导和选择合理的改移方案,以求施工、交通两不误.
2 下穿铁路水渠 临时过水 下穿铁路水渠在涵洞施工前现改移,满足使用后,断沟修涵,涵洞建成后,恢复.
4 与既有道路交叉施工 保证通行 凡改移公路或交通与施工有相互干扰的地段,在施工现场按有关规定设置警示牌、警示灯,设高空防坠落安全网,设专职安全员,对改移的道路定期洒水除尘,确保临时交通安全,对临时便道设专人养护.
6.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1 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单位工程达到现行《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站前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杜绝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的发生,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实现确保部优、争国优的质量目标.
6.2 创优规划
6.2.1 创优目标
(1)全标段响应大同至准格尔线增二线某段工程全线质量创优规划要求,坚决服从业主的安排.
(2)本标段争创三个以上项目达到本线优质样板工程.
(3)工地现场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工地要求.
(4)质量控制重点
具体质量控制重点见表6-1.
6.2.2 创优规划管理
创优规划管理见《图6.1 创优规划管理框图》.
6.2.3 创优要求
(1)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铁路验标之优良标准,工程外观质量良好.
(2)成立各级创优领导小组,开展创优活动,且每次活动有文字记录.
(3)有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有工程质量检验程序与细则,有质量内控标准,有质量创优责任人等各类文件.
(4)有完整、准确、齐全的内业资料;工程重点部位、隐蔽工程质量有齐全的原始资料,如照片、录像带或光盘等.
(5)有QC小组及其开展活动的记录.
(6)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
6.2.4 创优措施
(1)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全员的创优意识,要求全体员工把工程创优视为企业生存的大事.(2)开工前,按创优要求编写各类工程管理文件,建立各级创优工程领导小组,开展质量创优活动.
(2)加强创优工作的领导,项目部负责安排落实抓创优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把创优活动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3)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施工质量检查制度,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按《验标》要求及时进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
(4)搞好技术培训,加强科技攻关,开展QC活动,消除质量通病.
(5)依靠行政、经济手段贯彻执行创优质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创优活动.
(6)加强技术工作,强化方案优化,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安排,做到标准明确、重点突出、技术交底清楚、施工指导切实具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上一篇:微型桩挡墙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