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国际国内索赔研究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理论逐渐成熟,涉及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以风险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构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尤为重要的是,各种风险分析技术也不断得以改进。成熟的工程风险管理理论促进了索赔风险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索赔的计算分析有完整的方法,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专家系统的研究。国际上承包人对于索赔的定性分析运用得较为充分,侧重于对索赔进行合同、法律上的责任分析,还紧密结合具体的合同条件讨论索赔对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专门的工程索赔研究机构。
另外,国际上,计算机在施工索赔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利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进度控制等计算机常用软件准备索赔材料,收集整理数据和实现基本的计算功能,改进日常报表工作等,这部分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其他应用方面的基础。利用计算机的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施工过程、决策过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预防索赔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施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存储、和提取,能够有效的管理索赔。
索赔一词正式引入我国始于1991年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1999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修订版以及我国2003年7月1日正式实行的《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些法律法规,使得建筑领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给建筑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从事索赔工作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主要有:东南大学成虎编著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是以工程合同和索赔管理为出发点,结合大量代表性的合同管理和索赔案例,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和评价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方面的内容;粱槛编著的《国际工程施工索赔》,这本书对索赔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田威编著的《FIDIC合同条件实用技巧》是根据作者丰富的海外工程管理经验,对运用FIDIC条件的问题和应付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汪小金编著的《建筑施工合同索赔管理》是作者对鲁布革引水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经验的总结;中国建设工程公司培训中心编译的《国际工程索赔原则及案例分析》,《国际合同案例选》,该丛书翻译汇集了国外的索赔案例,其主要以英国的ICE和JCT,合同条件为基础,少数以FDIC条件为基础的。由于我国索赔管理研究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从事索赔及索赔管理理论研究的学者、承包人还不多。理论研究没有新的突破,致使索赔理论远远落后于实际工作的需要。www.tmgc8.com
可见,现有的索赔研究主要侧重在承包人的索赔,而站在造价咨询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的应对承包人的索赔和提出反索赔,在国内还很少。因此,本文的研究也主要是探索性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项目建设的风险分析
2.1索赔风险概述
索赔风险是指工程实施过程中,因不确定影响因素的存在,导致索赔事件的发生,从而造成项目的实际工期、实际费用、与合同目标工期、目标费用的可能差异。本文谈论的索赔事件是指导致索赔发生的事件,是指由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使实际情况与合同规定不符合,最终造成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的风险因素,索赔事件是由于索赔风险因素的存在而发生的。
索赔风险贯穿于项目从开始到竣工的各个阶段,合同条款用来分摊这些风险,承担风险的一方通常得到经济方面的补偿。
索赔风险管理是指对索赔风险从识别、分析乃至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索赔风险识别、索赔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价,主动合理地使用回避、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索赔风险事件实施有效控制,妥善地处理索赔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索赔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调查研究,调查和收集资料,必要时还要进行实验或试验,同时利用众多管理技术的工具和手段来协助进行索赔风险分析和评价。
2.2索赔风险识别方法
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引起索赔事件的索赔风险因素,这些索赔风险因素将会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索赔风险识别仅仅是从定性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引起索赔事件的索赔风险因素。在对索赔风险进行多维分解的过程中,认识工程索赔风险,建立索赔风险清单。索赔风险识别的结果是建立索赔风险清单,在索赔风险识别过程中,核心工作是“索赔风险分解”和“识别索赔风险因素、索赔风险事件及后果”。
索赔风险识别包括确定索赔风险的来源,索赔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索赔风险会对项目产生影响。索赔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核对表法和面谈法。
(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或者称为专家调查法,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美国的兰德首先使用,很快就在世界上盛行起来,目前此方法己经在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采用该方法,首先是由索赔风险管理人员选定和该项目有关领域的专家,并与之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通过函询进行调查,收集意见后再综合整理,然后将整理后的意见通过匿名的方式返回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如此反复多次后,专家意见将会趋于一致,可以作为预测和识别的依据。经验表明,采用该方法预测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准确性不高;而且分析结果往往受组织者、参加者的影响而发生偏差。
德尔菲法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实际就是集中许多专家意见的一种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多数人意见为正确意见的方法,容易偏于保守,可能妨碍新思想的产生。
(2)头脑风暴法
所谓头脑风暴法是借助于专家的经验,通过会议集思广益来获得信息的一种直观的预测和识别方法,是最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由美国专家奥斯本子1939年首创,20世纪50年代以后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要求会议的领导者要善于发挥专家和分析人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与会专家的相互交流和启发,达到相互补充的激发效应,使预测的结果更加准确。组织者要善于:将不同的思想和想法进行组合、分类和改进,同时应将为同一目的举行的会议初步分析的结果公布出来,让与会人员明白,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提高效率。会议上要重视那些有远见的思考,思路越广越好。对于头脑风暴法产生的结果,决策者还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一次会议只要有几条意见被采纳就已经很有成绩了
(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实际就是一种假设分析方法,首先总结整个项目系统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项目发展的趋势,设计出来多种未来的情景,对其整个过程做出自始自终的情景描述。与次同时,结合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提醒决策者注意某种措施和政策可能引起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的后果,建议进行风险监视的范围,确定某些关键因素对未来进程的影响,提醒人们注意某种技术的发展会给人们带来的风险。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适用于对可变因素较多的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系统技术,它在假设关键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基础上,构造多种情景、提出多种未来的可能结果,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www.tmgc8.com
(4)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是一种十分常用和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它主要将核对表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这种方法实质是就是把人们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其来源罗列出来,写成一张核对表,上面通常包括项目的环境、项目产品和技术资料以及内部因素。该方法利用人们考虑问题的联想的习惯,在过去经验的启示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使风险识别的工作变为简单,容易掌握:缺点是对单个风险的来源描述不足,没有揭示出风险来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指明重要风险的指导力度不够,而且受制于某些项目的可比性,有时不够详尽,没有列入核对表上的风险容易发生遗漏。
(5)面谈法
造价工程师通过和项目相关人员直接进行交流面谈,收集不同人员对索赔风险的认识和建议,了解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这将有助于识别那些常规计划中容易忽视的风险因素。
2.3索赔,风险识别的原则
在工程实践中,索赔风险识别的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索赔风险识别的方法和过程可能截然不同。任何能够发现索赔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索赔风险识别的工具,而不同的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共同使用。但总体上说,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手段来识别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遗漏索赔风险因素,特别是不能遗漏对工程的整体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如会引起工程量变化,工期延误等的因素。至于索赔风险因素的具体识别工具和方法,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仍然需要继续研究。索赔风险识别在整个索赔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运用这些风险识别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任何一个建设项目,可能遇到各种性质的风险,因此,必须把几种方法集合起来,互相补充。
(2)对于特定活动和事件,采用某种识别的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例如对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就比较适当。
(3)索赔风险因素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制定一个连续的索赔风险识别计划。
(4)索赔风险识别的方法必须考虑其相应的成本,讲究经济上的合理。对于影响项目系统目标比较明显的风险,需要花较大的精力进行识别,以最大程度掌握情况。
(5)资料的不断积累是开展索赔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而在索赔风险识别时产生的记录就是主要的索赔风险资料之一,因此在识别索赔风险的同时要做好准确记录,然后获取的相关资料整理。
2.4索赔风险因素分类
索赔事件的发生是由于索赔风险因素存在,它是由提出方以外的原因引起,使实际情况与合同规定不符合,最终造成合同另一方因工期的延长和成本的增加而蒙受损失。索赔影响因素只有在事实上与某一具体的工程项目相联系时,才构成有意义的索赔风险事件,这里的索赔风险因素分类方法如下:
索
赔
风
险
因
素
材料风险
现场条件风险
技术风险
合同实施状态变更风险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节点防水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