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19] 来源:http://www.tmgc8.com 隧道工程 阅读:3285次
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针对工程地质情况,介绍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手段、防水技术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以后的工程可提供有益的探索。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新枫林1 隧道位于湖北省阳新县枫林镇内,是一座能通过双层集装箱的新建电力牵引双线铁路隧道。隧道全长267米,位于半径为1600米的平面曲线上,隧道内线路纵坡坡率为5.4‰ 和5.7‰ 。隧道为曲墙式复合衬砌,初期支护由I l6工字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环向注浆锚杆组成。二次衬砌为C25模注钢筋混凝土。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板加土工布。隧道进出口各设23.4米明洞,洞门设计均为削竹环框式结构。隧道采用短台阶法和台阶法相结合开挖,衬砌台车模注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方法施工。衬砌台车长8.4米。
图1 隧道结构图
施工支护参数见表l,辅助施工措施见表2
表1 支护参数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部 锚杆 C20喷射 钢筋网 工字 C25混凝土 C25防水混凝土
混凝土 钢架 (抗渗P8)
位 主筋直径
长度 间距 厚度 直型式 径 间距 型号 间距 厚度 /间距 厚度 主筋直径/
/cm /cm /cm /mm /cm /cm /cm / /cm 间距/cm
cm
V 22
级 砂浆 350 50×100 22 8 20×20 I 16 50 40 20/25
围
岩 锚杆
Ⅳ 22
级 砂浆 300 80×100 22 8 20×20 I 16 80 40 20/25
围
岩 锚杆
明 62 20/25
洞
表2 辅助施工措施参数
超前小导管(无缝钢管) 锁脚锚杆
规格/mm 长度/m 位置 规格/mm 长度/m 位置
42 3.5~4.5 拱部及右侧边墙 25螺纹钢筋 4.5 上下台拱脚
1.2 地质情况
隧道区域山体表层为黏土夹碎石,下伏页岩,局部夹薄层砂岩,由于岩石风化不均和产状原因,隧道左右侧围岩软硬不均。从施工中揭露的地质情况表明,隧道右侧位于断层挤压破碎带中,围岩明显软于左侧,造成隧道右侧边墙受到明显的施工偏压,地质变化非常明显,地质条件差。隧道开挖范围地层由强风化泥质页岩组成,页岩呈褐黑色薄片状,非常破碎。页岩岩层厚度0.1~30毫米。经点荷载仪检测,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1.2、11.5、11.1,依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介于软岩~极软岩之间。水对岩体有较大的影响,经测定,岩石的软化系数介于0.57~0.73之间,膨胀率介于2.02% ~3.39% 之间
2 工程特点
(1)隧道埋深浅,最大覆土厚度29m,覆跨比小于2.5。
(2)隧道一侧山势较高,另一侧山势较低,偏压明显。另外,隧道右侧一条破碎带贯穿整个隧道,存在明显的施工偏压。
(3)强风化泥质页岩自稳能力差,透水性好,围岩受雨水影响软化和膨胀作用明显。
3 施工技术
3.1 施工工序
隧道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法,根据围岩变化情况灵活运用短台阶法和台阶法,及时进行施工方法转换。采用短台阶开挖时上台和下台距离8~12m,下台超前仰拱0~2m,仰拱超前二衬0~8m。采用台阶法开挖时上台和下台距离12~20m,下台超前仰拱0~4m,仰拱超前二衬8~16m。隧道施工顺序见
图2。
3.2 施工方法
隧道采用上台阶预留核心土,下台阶分左右开挖,初期支护紧跟开挖,仰拱和二次衬砌紧跟初期支护的原则施工。
(1)上台阶开挖;II上台阶初期支护: (3)下台阶开挖;Ⅳ下台阶初期支护: (5)仰拱开挖;Ⅵ仰拱喷射混凝土;Ⅶ仰拱灌注:Ⅶ仰拱填充;IXz.次衬砌施工
图2 施工工序不意图
(1)上台阶采用全断面开挖一次成型,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高3米,纵向长4米,横向宽5米。开挖采用EX200挖掘机,人力辅助修整,钢拱架拱脚处人力风镐开挖。每循环进尺一榀。个别地段围岩比较硬,采取先小炮松动后挖机开挖。
(2)下台阶开挖分左右侧错开进行,左侧超前右侧1.6m~2.4m。左侧开挖每循环2~3榀,右侧开挖每循环1~2榀。 .
(3)初期支护由喷锚加型钢拱架组成,原设计在Ⅳ极围岩中采取台阶法施工,由于台阶比较长,又因为雨水作用,导致上台阶整体下沉,水平收敛速率大,所以,DK186+460~+612段对钢架采取锁脚锚杆加强措施,在每榀钢架拱脚以上2.5m范围每侧增设8根直径为 25,长为3.5m的锚杆;同时,在DK186+508~+550段增设喷射混凝土加I 16工字钢临时仰拱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临时仰拱在下台阶开挖时拆除。在右侧边墙处于断层破碎带中的地段,打人直径为 42mm,长为4.5m内插 22mm钢筋的无缝钢管以增强边墙抗侧压力能力,钢管内空隙用1:1水泥砂浆灌满。www.tmgc8.com
(4)仰拱紧跟下台阶,距离控制在0~4m以内,困难地段下台阶掘进2米就开挖仰拱。仰拱全断面开挖,分层一次灌注砼。
(5)二次衬砌采用衬砌台车整体灌注,每个循环长度为8m,困难地段每循环长度为4m~7m。二次衬砌与仰拱距离保持在8~16m以内,困难地段仰拱施工长度达到4m就施工二次衬砌。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拱顶预埋 42注浆钢管,并用其检查拱顶混凝土是否灌注密实。
(6)为减少开挖爆破作业对围岩及二次衬砌结构的影响,采用了以下施工措施:
a)采用底部松动爆破,控制单孔药量在0.15kg以内。
b)控制爆破进尺,一次掘进进尺控制在0.5m。
c)在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以及混凝土终凝前禁止爆破作业。
d)控制防水板露出二衬混凝土的长度,爆破时将防水板翻卷并用木板遮掩,保证防水板完好无损。
3.3 关键技术
3.3.1 浅埋施工技术
(1)地表防排水。对进出VI段地表作预注浆处理,目的是减少地表以及雨水浸入围岩开挖范围。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水泥浆液W:C:1:1(重量比),掺3%速凝剂,注浆压力为0.8~1.0MPa。钢管长2.5m,注浆孔径15mm,间距100cm,梅花式布置。洞顶边仰坡喷射C20混凝土封闭,并提前做好排水天沟。
(2)加强地质预报,采用超前小导管探测前方围岩情况。根据地质预报结果适当调整开挖和支护参数。
(3)拱部小导管超前支护,洞VI段小导管间距20厘米,其他地段小导管间距30厘米。
(4)洞内小导管注浆。为了防止开挖时拱顿掉碴、漏碴,采取对小导管注浆方式对管棚之间土固结。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水泥浆液w:C=1:1(重量比),掺3% 速凝剂,注浆压力为0.5~1.0 MPa。钢管开孔长3.5m一2.5m,注浆孔径15mm,间距15cm,梅花型布置。
3.3.2 偏压施工技术
(1)开挖技术
上台阶采用环行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下台阶错开开挖,先开挖靠近山体侧,支护完后开挖偏压侧,错距1m一2m。
(2)支护技术
初期支护参数调整,钢架间距为50cm,增设锁脚锚杆。钢架问用I16工字钢焊接做纵向联系杆,设置位置为上下台阶拱脚处,以增加钢拱架的整体稳定性。
(3)临时仰拱
上台阶增设I16临时仰拱及时使上台阶拱架封闭,改善钢拱架受力状况。
3.4 防水技术
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一层1.2mm厚的复合防水板(PVC塑料板加250g/m 的土工布)。设计铺设范围为自拱顶至边墙下端横向引水管。防水板背后每4m设一环TR一50加劲型软式透水管作为排水管,与两侧墙脚泄水孔标高处隧道纵向通长的TR一80加劲型软式透水管相连接。边墙下部每4m设一横向泄水管将水从纵向盲管引至两侧排水沟内。在单个漏水点处增设环向盲沟和横向泄水管将水引入隧道侧沟。施工缝采用BW 一Ⅱ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明洞段采取防渗等级为P8的防水混凝土,外涂881型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ZDR一210型热合机热熔焊接防水板,焊接宽度不少于1cm,局部漏焊或无法使用热合机焊接的部位用热风枪进行焊接。防水板搭接宽度不少于10cm。防水板铺设采用简易台车定位,按先拱后墙顺序铺设。施工时,防水板铺设要松紧合适,太松容易造成防水板褶曲形成水囊;太紧容易因混凝土挤压绷裂造成漏水。热焊机焊接时爬行速度宜控制在0.5m/min左右,平面自动爬行,竖直面稍用力平衡机体重量。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震捣棒不得接触防水板。
4 监控量测
隧道实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施工信息,以量测结果指导施工,为此,本工程主要进行了以下量测
项目:
(1)地表下沉量测。
(2)洞内拱顶下沉量测。
(3)洞内水平收敛量测。
下沉量测使用配以Fs型测微仪的自动安平水准仪以及铟钢尺和钢挂尺量测,收敛量测采用数显式坑道收敛仪。根据量测数据由计算机绘制成曲线进行分析。地表下沉一般为10~30mm,横断面沉降曲线呈漏斗型,影响范围为中线左右各5m,即在一倍洞径范围内下沉比较大。洞内拱顶下沉一般为15~30mm左右,收敛一般为10~35mm。由于开始施工时上台阶长度达50m,二次衬砌没有及时跟进,受雨水影响,在DK186+450~+500段拱顶下沉最大达200mm,收敛值为
70~110mm,后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封闭上台阶初期支护和跟进二次衬砌,对下沉后初期支护侵入二次衬砌段进行换拱处理,抑制了洞身的变形,保证了上台阶稳定。
从调整施工方法后各项量测结果来看,由于按照下台阶紧跟上台阶,仰拱紧跟下台阶,二次衬砌紧跟仰拱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距离比较近,初期支护收敛变形较小,最大变形为35mm,平均为20mm。拱部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形。在施工仰拱后,支护结构稳定,靠近二次衬砌的初期支护环向裂纹得到了控制。www.tmgc8.com
综合分析,地表下沉是由于结构的变形及下沉引起的。由于二次衬砌紧跟初期支护,围岩应力释放造成的支护结构变形在二次衬砌后得到抑制,在未衬砌段依旧在发展,下沉和收敛不均,所以极易造成初期支护在靠近二次衬砌处产生环向裂纹,影响初期支护的稳定,如及时施工仰拱和二次衬砌,缩短不均匀沉降和收敛产生裂纹的时间,会减少环向裂纹的出现。
5 几点体会
5.1 初期支护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从隧道的施工来看,上下台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为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增加临时仰拱、加锁脚锚杆、加临时支撑等措施对初期支护进行补强,改善了初期支护结构,相当程度地抑制了初期支护结构变形。由此说明初期支护设计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一为支护强度偏低,其二为初期支护不封闭成环,受力结构不合理。在支护完成至二次衬砌完成的时间内,围岩的全部荷载由支护结构来抵抗,因此,隧道设计时初期支护一般采用I 20以上的工字钢作钢拱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加强后,临时支护的失稳会增加主支护结构的附加荷载,同时引起支护荷载应力重分布,因此,临时支护的强度应不低于初期支护的强度。初期支护不成环,不能及时封闭,对预防收敛和下沉不能产生作用。
5.2 仰拱应及时封闭
仰拱及时封闭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保证,尤其是在大跨度隧道施工时更为重要。量测资料表明:在仰拱施工完成前,下沉和收敛比较大,仰拱封闭后达到基本稳定。仰拱施工前,隧道始终为下部开口的环,不能封闭,抗剪和抗弯均不理想,整体受力极其不利。
5.3 二次衬砌必须紧跟
对大跨度隧道施工,二次衬砌紧跟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必要前提,尤其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显得更为重要。根据本隧道施工的经验,二次衬砌滞后太多,受水作用的影响,围岩应力重分布次数会更多,初期支护柔性变形得不到控制。二次衬砌跟得过紧,围岩应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对二次衬砌继续施加应力,且二次衬砌在受力条件下完成强度的增长,容易导致二次衬砌开裂。在没有雨水作用下,二次衬砌滞后下台阶8~16m比较合理,既不影响连续开挖,又能在初期支护柔性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二次衬砌,确保永久支护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