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安装时支座顺桥向中心线与主梁中心线平行。
9.5支座与桥梁上下部构造的连接式采用焊接,预埋钢板的厚度与平面尺寸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可靠锚固,支座定位后用断续焊焊接支座底板与预埋件并逐步焊满。
9.6支座先临时固定相对位置,整体吊装,准确就位固定。
10、钢筋施工
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否则不得进场使用,进场的钢筋按技术规范要求分批取样进行试验,所有试验均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试验室进行;当钢筋直径大于12mm时应作机械性能和可焊性试验,试验标准均按技术规范执行。钢筋进场要放在离地面30cm以上的台座上,避免锈蚀和污染。
11、预应力筋及预应力管道设置
11.1制作钢束
11.1.1钢绞线检验:钢绞线进场必须有生产厂家合格证明,并在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实验室做力学性能及弹性模量试验,以所做试验数据作为施工依据。钢绞线应放在棚内,堆放离地面30cm,以免潮锈蚀。施工期间外露钢绞线采取遮盖措施,保证钢绞线不被锈蚀和污染。
11.1.2钢绞线开盘:在外模的两侧翼(悬臂)板上,将钢绞线盘竖向放入一型钢制作的钢绞线开盘架内,钢绞线头自盘中部,由人工拉出,在模板上下料。
11.1.3下料与编束:
钢束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11.2钢束成孔和定位
11.2.1钢束成孔:钢束成孔采用双波式塑料波纹管,内径根据每孔要求不一样,其接缝处压花应均匀密实,边缘无抓伤,切口应平齐,波纹管运输吊装时其支点间距为2~3m,以防变形或折断。堆放时应垫高30cm,盖棚布以防挤压。
波纹管的连接:接头处要锯齐、磨平、不破裂、不变形。将两接头先对在一起检查是否平齐,然后用内径107mm长20cm的波纹管作为接头套管旋在接头处;在接缝处用宽4cm的白胶布缠三圈,然后再加缠一层透明胶带。
11.2.2钢束定位:用定位架确定钢束位置。定位架按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制作、设置,位置与施工放样各坐标点对应。直线段一般每米设置一个定位架,曲线段适当加密,确保钢束平、纵曲线位置坐标符合设计要求,锚垫板位置正确及钢束的平顺。
11.2.3钢束穿束:采用先穿束工艺施工,即在翼板上将钢束穿入波纹管,对接头及管道严格检查,确保管道不漏浆。
11.3钢束入模。
www.tmgc8.com
12、现浇混凝土施工:
12.1上部现浇砼的质量目标
对上部现浇砼的浇注成果总的要求是,应达到“内实、外光、均质”的质量目标。
12.2支架上现浇混凝土
支架上现浇连续梁混凝土,因支架已经预压调整,不再考虑支架结构不同沉降不均、原地基松软及砼收缩、徐变等因素引起支架沉降导致连续梁混凝土产生裂纹。部分桥纵坡较大,为防止砂浆流失应由低处向高处推进,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顺序是先中间,后两翼,保持同步。砼配合比由试验室配制,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砼采用泵送。
12.2.2砼的拌和及运输
12.2.2.1砼采用商品砼,混凝土拌和时试验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砂石料用自动上料机计量供料,供水计量用自动流量水表控制,外加剂按配合比加入,所的计量系统由工地试验室定期检查调试以保证符合规范要求。
12.2.2.2按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的上料程序和拌合时间,经常测试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凝土绝对不能入模。
12.2.2.3混凝土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要严格控制运量,达到快装、快运、快卸,以减少坍落度的损失。
12.2.3混凝土入模:
对入模混凝土的要求:采用泵送混凝土入模后不离析,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各肋(腹)板内下料平衡避免支架偏心受压,下层混凝土未振捣密实,严禁再下混凝土。
12.2.4混凝土的振捣、收面及养生
混凝土振捣以机械为主,人工振捣为辅,相互结合的方法,底板、肋(腹)板用插入式振动器为主,肋板的外模可由人工用木锤振动模板使空气排出。桥面板先用插入式振动器后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以平板振动器为主。
12.2.5预应力锚头处及第一、二次砼浇注施工缝的处理:
12.2.5.1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和松弱层,用人工凿除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2.5mpa的强度。
12.2.5.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注下一层前,对垂直施工缝刷一层525#水泥净浆。
12.2.5.3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砼结构,在施工缝处预先铺插锚固钢筋。
12.2.5.4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强度达到最低1.2mpa(钢筋砼不得低于2.5mpa),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13、预应力施工:
13.1预应力设备和锚具
13.1.1千斤顶:采用柳州产250t、400t、500t、900t不等油压千斤顶。
13.1.2限位板与工作锚具孔号相同并与千斤顶配套。
13.1.3高压油泵:
型号
额定压力
额定流量
外型尺寸
重量
zb4-500
50mpa
2×2l/min
745×494×1052
15kg
www.tmgc8.com
13.1.4压力表采用150mm直径表盘,刻度为最大读数的2倍,精度不低于1.5级。
13.1.5高压油管、油管用高压橡胶管,其工作压力同油泵、千斤顶相匹配。
13.1.6锚具:采用国产群锚体系。
13.2张拉前准备工作。
13.3钢束张拉:
13.3.1将每束钢绞线平行理顺,不得互相交叉,除去浮油等污物。
13.3.2装工具锚环和卡片:将钢绞线穿过锚环上相对应的小孔,使钢绞线平行顺直后,工作锚环贴紧锚垫板,在每道小孔中的钢绞线外周插入两卡片,卡片缝隙大小要调整均匀,要求两卡片外露面要平齐、缝隙要均匀,否则应进行正式重装;最终橡胶圈套在卡片尾上的凹槽内。
13.3.3装限位板:限位板上的每一个孔对准相应的钢绞线和锚卡环小孔后,使限位板紧贴锚环,无缝。
13.3.4装千斤顶:钢束穿过穿心千斤顶的孔道,千斤顶紧贴限位板务使千斤顶、限位板、锚环、锚垫板都在同一中心线上(即四对中)。
注意锥孔内不得有污物。为卸锚方便,锚孔中和夹片的圆锥面涂抹润滑物质。
注意钢绞线在千斤顶内要理顺平行千万不能交错,否则将会断丝。
13.3.5开动油泵少许送油,千斤顶张拉缸保持适量油压后,稍松千斤顶吊索,调整千斤顶使千斤顶、锚具、锚垫板在同一中心线上,否则应进行调整,以防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
13.3.6张拉:
13.3.6.1张拉顺序:当施工图明确了张拉顺序时,按图纸要求的先后顺序进行张拉,
当施工图无明确要求时,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13.3.6.2预应力钢绞线张拉:
张拉程序:0→初应力→100%k(持荷2分钟锚固)
13.3.6.3张拉缸进油达到初始应力后停拉,记录张拉缸行程,作为计算延伸量的起点值。
13.3.6.4张拉缸继续进油,分级进行张拉,记录张拉力和延伸量情况。达到设计张拉力后持荷2分钟,核对延伸量符合规范要求后做好记录。否则应停止张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进行张拉。
13.3.6.5张拉缸回油即可进行锚固。
13.3.6.6张拉缸全部回零,卸工具锚。
13.3.6.7千斤顶全部回程,卸千斤顶,检查钢绞线回缩值,并划线作标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深水承台施工技术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