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危化品事故预防及应急

[12-11 17:00:46]   来源:http://www.tmgc8.com  隧道工程   阅读:3208

随着沪蓉西高速公路高(坪)至吉(心)段的开通,如何做好沪蓉西高速公路的隧道安全管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急需高速公路营运管理者解决的问题。
  根据国外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隧道发生火灾的概率是10次~17次(亿车Km)。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公路隧道的每行驶5000万辆/公里就有1次火灾发生,其火灾发生的几率是铁路隧道的20-25倍。从火灾事故的车辆组成来看,虽然货运车辆只占整个公路交通运输车辆的15%左右,但有近30%的火灾是由货运车辆引起的。此外,隧道火灾后的恢复正常也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例如,日本Nihonzaka隧道(2.045公里)1979年,4辆卡车与2辆轿车追撞,火势持续160小时,7死1伤,189车烧毁,隧道封闭35日。法义白朗峰隧道(11.6公里)1999年,卡车漏油引擎着火,隧道闷烧超过48小时,41死,36部车含2消防车烧毁,隧道封闭3年,损失逾台币8亿5000万元。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根据施工图设计,全线有隧道44座155712米,其中:中短隧道20座25992米,长隧道14座37586米,特长隧道10座92134米,主线的桥隧比为51.62%,形成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特长公路隧道群。其中,高坪至吉心段的隧道大水井隧道属于特长隧道,左幅为3400米,右幅为3450米。
  对于长隧道的运营管理,我国尚无具体的行业标准,长隧道的防火应急救援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许多隧道管理部门对于隧道的防灾救援对策并不十分清楚,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公路隧道防火救援体系。
  隧道大多位于山脉交叉、丘陵沟壑的区域,而高速公路相对平坦的特点决定了多数高速公路隧道在较长距离的空间属于几近封闭的,狭窄空间。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车型、车载危化物等因素决定了高速公路隧道发生消防安全、交通事故、危化物泄漏事故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可以说高速公路隧道越长,交通量越多,隧道内发生交通意外、消防意外的几率就越大。
  隧道火灾和危化物事故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成灾快,蔓延快,持续时间长,控制难度大。隧道因车辆撞击后引起的火灾和危化品泄漏事故,从爆发到成灾,一般为5-10分钟,发展速度很快,且当隧道环境比较易燃时,随载易燃易爆物品、隧道内毒害气体浓度较高等,隧道内的火灾蔓延速度相对就会快速提高,且很难控制。
  (二)道路堵塞,疏散救援困难。由于隧道空间狭小,横断面窄,发生火灾和危化物泄漏时隧道内大量车流难以疏散,火势和危化品易沿车流和通气风扇蔓延和扩散,扩大了灾害损伤面。此外,救援物质和人员的进入也因隧道的交通堵塞而变得相当困难。
  (三)扑救处理困难。隧道发生火灾和危化物扩散时,由于蔓延速度快,使得隧道内的照明系统、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等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失效,加之火灾以及危化物和地面反应后产生的浓烟、高热、高温等,从而造成隧道内能见度差,温度高,通讯联络中断等,往往使得救援人员无法靠近,以至延长扑救处理时间,导致扑救难度增大。
  (四)起火点附近隧道承重混凝土容易崩落。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衬层内由于含有水分,当火灾发生时,衬层中的水份快速变成蒸汽,在衬层内积聚膨胀,从而产生巨大压力。国外隧道衬层火灾实验研究表明,一般混凝土表面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10-15分钟内混凝土衬层就会发生爆裂、崩落。而一般隧道内火灾附近的温度上升通常能达到几百度甚至上千度。
  (五)隧道灾害事故损失大,危害性大。隧道火灾、危化物泄漏由于发展速度快,扑救困难等原因,导致事故损失巨大,也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隧道倒塌、交通中断,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Page]
  造成隧道火灾和危化物泄漏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汽车化油器燃烧起火
  2.紧急刹车时制动器起火
  3.交通事故起火
  4.车载易燃易爆物起火
  5.维修养护时使用明火
  6.隧道电器线路和电器设备起火
  7.隧道内外高低温差引发液类气类危化物渗漏腐蚀罐体,导致大范围泄漏。
  从隧道的火灾和危化物泄漏事故的特点和成因来看,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的特点,隧道的安全事故防火救援管理应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以人员逃生为主、保护财产为辅;救援队伍以隧道管理部门为主,外援为辅。具体如下:
  根据隧道长度和灾害等级对应设置隧道火灾和危化物事故应急方案,对不同等级的灾害,配置不同救援设备,以此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利用最大化。如对将开通路段内的大水井特长隧道,要比其他中短隧道的防灾设备和人员配备得要密集些。同时,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救灾的关系。到现场首先进行火情侦察,查明起火燃烧原因、物质、性质,有无爆炸和危化物泄漏可能,针对不同火情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扑救。特殊情况下,可在人员撤离后可采取隔离或封洞灭火灭灾,有效的控制火势,消灭灾害,或者选择转移处置法,将车辆牵引出洞,置于安全地带而后采取灭火堵漏等措施。www.tmgc8.com
  为了预防隧道火灾,除必须具备良好的隧道平纵线形、断面构造、通风、照明、交通标志标线等这些硬环境之外,在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交通管制等软环境方面也应高度重视。应通过媒介对隧道使用者(包括驾驶员和乘客)广泛说明隧道交通潜在的危险性,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使其交通行为自觉地规范化。同时应通过隧道内的广播系统和点阵LED信息牌向司乘人员介绍隧道内有关设施和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使用方法。
  针对隧道火灾和危化物的演习建议定期进行,可按3个月一小演,6个月一次中型演习,一年一次大型演习,使人员和设备常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从以往一些隧道的情况中看,时间长了,人懒了,业务生疏了,设备锈住了,一旦发生事故,我们的应对能力低下,酿成大规模灾害就在所难免了。
  建立遥控运行中心(ROCs),联动各方救援部门,保持与其他紧急服务部门的联络。合理分配隧道能耗,隧道照明占隧道总能耗的大部分,为缓解这一状况,应考虑采取管道式照明、车速控制照明和逆光照明等措施。
  利用隧道内扩音系统和视觉系统,滚动播放防灾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知识。可考虑在服务区或停车区设置大屏幕显示器,或者对沿线手机实现小区循环广播,这样宣传效果更好,能将火灾的发生几率和危害减到最小。
  根据隧道火灾事故的分析,由一氧化碳导致的死亡约占总数的50%,因直接烧伤、爆炸力及其他有毒气体引起死亡的约50%.一般事故情况下,采用通风、排烟措施控制烟气毒物可以改善火灾环境,并降低火场温度以及热烟气和火灾热分解产物的浓度、从而改善视线。因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通风方式采用的是机械纵向通风,机械通风不同的途径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火灾会产生一定的控制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加剧火灾、泄漏事故的发展和蔓延。实验表明:在低速通风时,对小轿车火灾的影响不大;可以降低小型油池火灾(Q10平米)的热释放速率,而加强通风控制的大型油池火灾(?Q100平米);在纵向机械通风时,载重货车的火灾增长率可以达到自然通风的十倍。因此,对不同车型选择不同通风、排烟条件可有效控制火灾影响。
  收集道路运营信息,有针对性的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隧道通行车辆的往返地,所运物品名称,对危化品运输进行备案,了解通行本路段的危化品大概种类以及中和方法及中和试剂,建立隧道营运管理数据库系统。
  运用新科技、新产品,投入到救灾防灾系统中。如排烟机器人、消防|来源||水管牵引机器人的使用和研究。
  最后,根据有关专家曾对中国部分高速公路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有59.6%的高速公路部门没有建立救援联动机制。而根据法国民防的统计,同样伤势的重伤员,在3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在9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仅为10%以下。很明显,事故发生后尽快抢救,缩短被困伤员的获救时间,是减少事故死亡率的关键,而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半小时被称为“生命黄金半小时”。因此,建立完备的紧急救援体系,对于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和危化品事故发生后,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犹如箭在弦上。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包括如下几个过程:事故确认,即使获取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故类型、事故规模等信息;事故救援力量的组成;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受伤人员救护;事故现场取证;事故现场清理;现场恢复等过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即时获取发生交通事故的信息,协调各方面迅速采取紧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减少异常交通状态下高速公路的流入交通需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管理作业,涉及到诸多部门,主要有:政府部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巡警部门、医疗部门、事故排除部门、消防部门、特种危化物品处置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各部门紧密配合,从各自职责出发是圆满处理各种事故的基本条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获取事故信息后,迅速将信息传达各救援部门,紧急救援队伍快速抵达现场开展救援,对现场实行交通管制,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信息立即决定是否改变管理方案并向附近的驾驶员提供有关交通事故的情报。医疗、消防、保险等部门作好救援准备和善后工作。www.tmgc8.com
  理论上高速公路紧急救援体制的建立应采用立法方式予以确认,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时机尚未成熟,各紧急救援参与部门的联动机制暂时只能以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商解决。从以往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的经验来看,由政府部门牵头,各参与部门与之签定紧急救援联动协议,固定紧急救援联动模式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比较好。
  本文从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出发,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实际特点,对类似路段事故救援体系有如下建议:
  1.设立隧道事故救援中心,以路政巡查和监控检查为事故信息收集的基本方式,以统一调度、统一组织、统一救援为原则设立紧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等级,编制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备案事故紧急救援联动部门联系方式和主要人员,保持各部门之间通讯畅通。
  其中,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政管理人员,要求掌握交通事故伤员急救常识。合理设置救护伤员的原则与步骤,即,发生事故后,现场指挥员应迅速组织现场救护。立即通知急救中心派救援车辆实行抢救或拦截过往汽车护送伤员,临场救护时,首先要在判明情况的前提下,区别伤员伤情施行救护。如有脑颅损伤、胸、腹、腔内脏损伤、深度昏迷、休克、肢体开放性骨折以及大出血的重伤员,应先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紧急救护,待救援车来后运送至就近医院抢救。
  2.设置隧道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人员在隧道内的正常疏散速度为1.5米/秒,但在有烟雾的情况下可能只有1米/秒。一般人的极限辐射热耐受值为2千卡/平米,消防人员在带有空气呼吸装置时的耐受极限为30min,5千卡/平米。一般,160℃的烟雾层的辐射热为2千卡/平米,270℃的烟雾层辐射热为5千卡/平米。人员在疏散时的最高空气温度不应超过80℃,在此温度下的耐受时间约为15min.适当的安全避难设施可以为逃生人员提供一定的保障,也可使用于消防作业人员的避难场所。因此,应在中、长隧道中考虑安全避难所的设置。

[1] [2]  下一页


标签:高速公路  隧道工程隧道工程
上一篇: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原因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