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1:08] 来源:http://www.tmgc8.com 公路工程 阅读:3363次
高速公路建设近年来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范围呈线状,有时甚至跨越多种流域和地貌类型,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分析研究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是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重要方面。
一、 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
山区高速公路地面高差大。山区地形险峻,沟壑纵横,要修建高速公路必然是“高填深挖、逢沟架桥、遇山钻洞”。这些工程必然破坏山区原有的植被和地形,从而引发水土流失。这些工程都属于土建工程部分,它主要由路堤、路堑、桥涵、弃土场、取土场等项工程组成。
二、 预防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由前述,只要在设计山区高速公路与施工中做到四条就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的发生。其一,是合适的坡率和采取合理的支挡结构,确保人工边坡不发生滑坡、崩塌。其二,是采用恢复植被方法封闭坡面避免雨水侵蚀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及因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剥落。其三,尽是作到填挖平衡减少弃土及取土。其四,做好排水系统减小雨水的侵蚀能力。
1、路堤边坡的治理措施
路堤填筑开始阶段,即要求承包人规范路堤施工程序。首先,将排水沟位置放线后开挖临时排水沟,以后人工修整即为排水沟基坑,并将开挖的基坑土堆成规则的拦水堤,还要保证临时排水沟真正能够排水。其次,在路堤填筑过程中,无论路堤高低,均应及时修整边坡。其三,进入雨季,路堤必须做成2%-3%的路拱,同时在路堤超宽位置,用修坡土设置拦水带,在边坡上每20m左右设置临时急流槽,此急流槽最好用贫混凝土铺底。对公路路线沿河岸、沟谷布设时,其路堤边坡易遭水流冲刷地段均应设置浆砌石挡墙或护坡,无水流冲刷地段的路堤边坡可采取植物护坡。对干旱风蚀比较强烈地区,植物措施难以见效,可采取毛石或干砌石护坡。
2、路堑边坡治理措施
路堑地段,监理应督促承包人遵循全断面、分层开挖的原则,挖深3m左右,应及时恢复中、边桩,以控制超欠挖,并及进修整边坡。路堑边坡水土流失以其边坡水蚀或中上部存在重力侵蚀为主,根据地质情况,对边坡下部落碎量较大地段(岩体破碎或土体松软地段)采取挡墙防护或工程防护,对中上部滑体按照地质情况削坡至规范要求的稳定比降。项部门上原坡面集水面较大时布设截水沟及排水设施(急流槽等),并考虑在其沟埂内外侧栽植灌草,以加强防护,集水面较小时,可采取工程整理造林。
3、弃土弃渣场治理措施
监理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对全线设计的取、弃土场进行实地踏勘,做到心中有数,才可能提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其二,对变更的取、弃土场除了实地调研外,在承包人上报征地报告时,即要求其提出环保措施,监理认为方案可行后,方可批准征地;其三是我针对性采取一些环保措施,督促承包人实施。弃土弃渣场根据堆放位置及土地用途,分别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利用坡面堆旗弃土弃渣应在弃渣场下部边缘设置挡墙进行拦挡,弃土场通过造林整地措施,采取植物护坡,恢复植被;得用行洪河道、沟道堆放弃土弃渣,必须重新选择弃土弃渣场地,进行清运;利用河滩或河岸堆放弃土弃渣,应进行河道行洪能力调查,在此基础上布设拦渣堤或工程护坡,堤内外侧可考虑采取植物防护堤岸措施;利用比较平坦农地堆放弃土弃渣,原则上应通过压实、深翻、施肥、种草、覆土等措施恢复为农地,其边坡应压实并采取植物防护,如为农田角地或坑洼地,也可考虑布设经济林或用材林。
4、取土场防治区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采取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些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5、桥梁、隧道治理措施
桥梁施工中,应从规范施工现场入手。首先是泥浆池,尤其是排浆池,应选在不宜外溢的地段。其次是在泥浆池周边就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水过大而造成泥浆外溢。其三是定期检查机械,以免机油、废油四处溢流。设计中通过截水沟、边沟、排水沟、急流槽,并与当地排灌系统紧密结合,构成高速公路排水系统,有效地减少了高速公路影响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隧道的修建虽对洞身所处地段扰动不大,但隧道进出口两端仰坡面的开挖使天然的植被破坏,对局部山体的稳定不利,另外,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弃碴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等。www.tmgc8.com
总之,应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流失现状等,综合采用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区公路地质病害地段,当生物防护措施不力进行水土保持时,应考虑当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山区、丘陵区公路应尽可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减少开挖面、开挖量,注意填挖平衡。弃土场应做好排水防护设计,以避免成为新的水土流失源。取土点宜选择荒山同、荒地。暴雨强度较大、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石质挖方边坡或松散碎(砾)石土填挖方边坡地段,宜采用植物与工程综合防护措施。做好公路综合排水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将路界范围内地表径流处入自然沟中,各种排水沟渠的水流不应直接排放到水源、农田、园林等地,应注重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对路堤边坡、弃土等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设计采取分区分期防治。工程建设前期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的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公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主要是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方面把水土保持和公路建设充分考虑进来,处理好局部治理和全线治理、单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的关系,相互协调,使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