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46] 来源:http://www.tmgc8.com 公路工程 阅读:3873次
1 山区土石混填路基瑞雷波无损检测原理
利用瑞雷面波法进行公路路基无损检测,主要是利用在分层介质中瑞雷面波速度的频散特性,以及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的相关性。根据弹性动力学理论,当竖向激振力作用于匀质地基表面时,地基表面和内部由近而远地将发生弹性波的传播现象,其中包括分别与介质体积和形状变形相对应的纵波(P波)、剪切波(S波),以及由它们在地表面耦合而形成的瑞雷波(R波)。S波的传播特性主要受土骨架控制,其传播速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工程力学性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另一方面,平面弹性波理论表明,地基中的R波速度VR与S波速度Vs之比变化范围小(VR与Vs的比值介于0.87~0.96之间,仅随泊松比的增大而稍有增大),其携带的振动能量大且衰减缓慢。于是,人们就试图利用实测R波速度的方法来更方便地确定地基的S波速度,并由此形成了基于稳态扫频和瞬态冲击激振的表面波法(后者又称表面波频谱分析法,简称SASW法,如图l所示)。
2 强夯施工参数确定
强夯试验段位于承德市宽城县境内,全长300多m,最大填方高度6 m,分8层填筑。每层由21 t压路机碾压8遍后进行强夯试验。填筑料采用挖方地段的爆破开山料进行填筑,主要为土石混合料,其中混合料中石料含量约为70%~85%。土料为粘性土;石料主要为中风化和强风化的砂岩,抗压强度小于15 MPa。为保证土石混填料高填方的填筑质量,要求填料中石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60 cm。
2.1 试验参数选择
强夯试验中夯锤重20 t,最大起吊高度为12 m,锤径2.2 m,落距为5 m、8 m、10 m。面波检测应用某研究所生产的SWS-2型面波仪,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法进行检测。检波器的固有频率为4 Hz,接收道数为12道,采样间隔为0.5 ms,采样点为1024个,道间距为1 m,偏移距为5 m。面波采集采用全通滤波档来研究夯击能分别为1 000kN·m、1600 kN·m、2 000 kN·m时的夯击效果。连续夯击10次,一遍完成。强夯试验的各项参数见表1。
2.2 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为精确测量1000kN·m、1600kN·m、2000kN·m
不同能级对路基的有效加固深度,选择路基填土高度为6 m,以保证强夯的能量在整个路基厚度中传递。经过试夯,3种能级单点夯击10次均能满足最后一次夯沉量小于5 cm的要求。测得夯前与10击后同一位置的面波数据,经专门软件处理后的各能级夯前与夯后对比见图2~图4。www.tmgc8.com
由图2~图4瑞雷波测试点瑞雷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不同夯击能在一定深度内,夯后的瑞雷波平均波速较夯前的平均波速整体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当夯击能为1000kN·m时,由图2
可以看出,在3.5~4 m范围内夯前与夯后瑞雷波波速曲线出现重合,证明其有效加固深度为4m;由图3可知,当夯击能为1600 kN·m时,在5m范围内夯前与夯后波速曲线出现重合,证明其有效加固深度为5 m;由图4可知,当夯击能为2 000 kN·m时,在5.5m范围内夯前与夯后波速曲线出现重合,证明其有效加固深度为5.5m。
根据瑞雷波3种夯击能有效影响深度的测试结果,考虑到控制工后沉降和路基施工质量,建议:1000 kN·m夯击能强夯的最大填筑厚度为3 m,1600 kN·m夯击能强夯的最大填筑厚度为4 m,2000 kN·m夯击能强夯的最大厚度为4.5 m。
2.3 强夯施工方案改进
施工单位原来采用强夯法施工时,夯点中心间距全部为3.5m,按每个夯点连续夯击10次和最后一夯沉降量小于5cm的双重控制标准进行强夯施工。强夯后夯坑基本上是一个连着一个,这样反而由于应力重合范围过大,致使表层过早硬化,夯击能难以向深处传递,不但影响了强夯加固效果,而且增加了施工成本。但是如果夯点间距过大,那样将会影响强夯加固效果,造成路基部分位置达不到密实度的要求,并且出现表层土体受到扰动被振松的现象。为此,依据研究得到的强夯施工参数,重新制定了两种方案,并与现有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以期改进强夯施工工艺,提高强夯加固效果并降低施工成本。
(1)方案1:夯击能为2000 kN·m,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形式,夯点中心间距为3.5 m,采用每个夯点连续夯击10次和最后一夯沉降量小于5cm的双重控制标准,为承德市近年来一直采用的强夯法施工方案(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