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路不良地质及高挡墙病害的综合处治

[12-11 17:00:56]   来源:http://www.tmgc8.com  公路工程   阅读:3769

:浙江省丽水市某一级公路K3+420~K3+520段,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路幅。20045月右幅左侧高15~23m的路肩式高挡墙完工,一个月后发现该段挡墙外坡面产生多处纵横裂缝、崩落、翘壳、压碎、鼓胀以及局部挡墙产生滑移等严重病害;左幅临江的即将结束的牛岭头大桥也因此而被迫停工。经现场观测、调查和分析认为,导致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陡峭的地形地貌(坡角50~55°)、复杂的不良工程地质(断层破碎带、顺层滑坡等)、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选材不当,等等。针对这些病害,采用“钢筋砼面+预应力锚索”综合处治方案,使不良工程地质和挡墙病害得到了成功、有效治理,自2005年元旦全线通车以来,该段挡墙、路基和桥梁安全无恙,运营良好。实践证明处治效果显著,值得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公路,不良地质,高挡墙病害,钢筋砼面板,预应力锚索,综合处治   1背景资料 修建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复杂、沿江而行的浙江省丽水市某一级公路K3+420~K3+520段,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路幅。右幅左侧为高15~23m的路肩式高挡墙,与左幅牛岭头大桥相距约4m。该段挡墙于20045月完工,同年621发现该挡墙基础以上0~10m高度范围的外坡面产生了严重病害:镶面石产生纵横裂缝70余条,每条缝长30~80cm,缝宽3~10mm;多处有崩落、翘壳、蜕皮、压碎、鼓胀、脱空等现象,部分镶面石因受挤压呈鹰嘴错落状;局部挡墙下部向江心方向产生滑移,从623108的观测资料知,累计滑移最大值达94mmwww.tmgc8.com之多,其中71~31日共滑移15mm,滑移速度平均0.48mm/d830~917共滑移35mm,滑移速度平均2.06mm/d,且晴天较缓、遇雨加剧。 经调查分析,发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赵仕礼等,20064月):一是陡峭的地形地貌。病害高挡墙位于坡度为50°~ 55°陡峭山坡上,基岩全裸,风化强烈,破碎严重,层间结合面软弱,围岩稳定性极差;二是复杂的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病害高挡墙处于基岩裸露的强风化凝灰岩及粉砂岩地段,且有一条近东西向(与路线同向)的正断层通过,产状350°∠80°。凝灰岩断层破碎带宽约30m,全角砾构造,砾径3-10cm,泥质胶结,岩性变化大而紊乱;与断层相邻的粉砂岩,层理裂隙十分发育,且有软弱泥质充填,结构面平滑,倾向顺坡,倾角50~55°。受雨季影响,右幅右侧山体围岩常产生顺层滑坡(2003482004720日间先后共发生4次大规模的滑坡)或潜在滑坡,由此而产生的围岩强烈偏压诱发了病害挡墙下部向外滑移;三是不合理的设计。(1www.tmgc8.com)挡墙型式选择不当。在设计中选择了重力式挡墙,后由于地形限制局部又变更为衡重式挡墙,且基础底部宽度仅1.40m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暂无联系方式公路工程公路工程
上一篇:超宽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谈公路不良地质及高挡墙病害的综合处治》相关文章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