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52] 来源:http://www.tmgc8.com 铁路工程 阅读:3828次
1 编制目的
为规范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作业,明确作业流程、操作要点、检验标准,确保工程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2编制依据
2.1《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9]218号);
2.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
2.3《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
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和《补充条文》(铁建设[2009]152号);
2.5无砟轨道设计文件;
2.6《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施工过程控制
3.1 施工准备
3.1.1 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审核施工图纸,编制材料计划。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1.2 复测CPⅢ网,确保CPⅢ网的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3.1.3 整修施工便道,规划车辆及机械设备的行驶路线和停留位置。
3.2 一般规定
3.2.1 新拌混凝土从出仓到用完一般不超过90分钟,混凝土的自由落度不能大于1m。
3.2.2 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雨天不宜施工。
3.2.3 当工地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能超过30℃。
3.2.4 底座板上轨道板覆盖区域2.55m宽的范围应刷子刷毛处理,深度1-2mm。
3.2.5 侧向挡块位置处底座板不得有模板接缝。
3.2.6 施工期间保持作业区平整、洁净,禁止吸烟、焊接等可能出现破坏滑动层的活动,滑动层一旦破坏,必须立即更换。
3.2.7 底座板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后浇带的处理,清除浮浆,断面垂直。清理必须干净彻底,不能遗留杂物。
3.2.8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用土工布或薄膜进行覆盖湿润养护,湿润养护时间不低于7天。
3.2.9 曲线地段的底座板应及时用枕木进行横向临时固定,避免底座板产生横向位移。临时侧挡装置要在底座砼两侧对称布置。
3.2.10 后浇带与轨道板缝不得重叠。
3.2.11 混凝土的张拉连接必须严格按照临时端刺及常规区平面布置图进行。当一个施工单元的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测量常规区及临时端刺浇筑段的长度和温度,并加以记录(与下一施工单元连接时用)。
3.3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3.3.1 施工程序
根据桥梁底座板划分图,底座板划分可以分成三种情况:①临时端刺+常规区+永久端刺;②永久端刺+常规区+永久端刺;③临时端刺+常规区+临时端刺。每个施工段分若干个施工单元。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滑动层验收→钢板连接器安装→钢筋笼安装→模板安装→埋设温差电偶→浇筑混凝土→后浇带连接→混凝土养护→检查验收
3.4临时端刺、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剪力齿槽后浇带设置原则
3.4.1 临时端刺布设
临时端刺为一与桥面临时无剪切连接的底座板结构单元,长度≥780米,对称分布于常规区前后两侧。临时端刺分五段,从靠近常规区一侧起依次为~220m、~220m、~100m、~130m、~130m、各段之间逢跨中采用钢板连接器连接,编号依次命名为K0、J1、J2、J3、J4、K1。临时端刺区剪力齿槽处均预留后浇带(BL2)。
左右线临时端刺起点位置应相应错开两孔梁以上,避免桥墩承受由于底座板温差引起的较大水平力,临时端刺区的选择要避开连续梁且至少2孔梁以上,以免进行特殊设计。
3.4.2常规区后浇带布设
底座板后浇带有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1)和剪力齿槽后浇带(BL2),其设置原则如下:
(1)BL1设置
BL1原则上按5跨设置,局部采用3跨或1跨方案,连续梁两端各2跨每跨设置,简支梁上的后浇带(BL1)一般设在梁跨中间,后浇带宽度为50cm。BL1距离梁端挤塑板≥5m;一次浇筑的剪力齿槽至两侧BL1的距离差≤15m;后浇带缝与轨道板缝不能重合,如重合则将BL1或前或后移动70cm。连续梁上的底座板两固定连接区间必须设置1个后浇带,后浇带与任一固定连接处的距离不大于80m,两钢板连接器间的自由段长度不大于80m。
(2) BL2设置
剪力齿槽后浇带(BL2)是设置在梁端剪力齿槽位置的后浇带,它与BL1的设置有关,除两个BL1中间的剪力齿槽直接浇筑混凝土不留后浇带外(定义为“一次浇筑剪力齿槽”),其余的剪力齿槽一般都设置后浇带。BL2的宽度约为为66cm,连续梁两端各两孔梁的剪力齿槽宽度应和剪力齿槽结构一致。与桥台相连的梁端,不管是否为固定支座,均不设置剪力齿槽。
3.4.2混凝土底座板灌注段的划分
根据钢板连接器的设置,简支梁上常规区底座板每次灌注长度最少为1孔,一般为5孔,即两个钢板连接器间的所有底座板混凝土作为一个灌注段一次浇筑。临时端刺区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应分段完成。分段时,按LP1~LP5规定长度分段(LP1、LP2为220m,LP3为100m,LP4、LP5为130m)。连续梁范围底座板的最小浇注长度=连续梁前的两个浇注段+连续梁长度+连续梁后两个浇注段(整个浇筑段混凝土施工应在24小时内完成)。
3.5 过程控制
3.5.1 钢筋制作和安装
(1) 钢筋笼制作:底座板钢筋笼由钢筋加工场制作,用运输台车运到现场。钢筋纵、横向之间用双股22 号铁丝绑扎,对部分钢筋交叉点采用高强、耐久性好的有机合成材料绑扎或焊接。钢筋笼加工后必须进行初步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钢筋笼应挂有标识牌,必须标识出其所在的位置及相应的超高。
(2) 钢筋网片按照梁跨长度、剪力齿槽位置、钢板连接器设置情况计算其长度。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率不大于总面积的50%,搭接长度:φ16为1.05m;φ20为1.32m;φ25为1.64m。同时需满足钢筋搭接接头中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长度。可参考《各种工况钢筋笼搭接布置图》
(3) 钢筋笼存放:检查合格的钢筋笼进行集中存放或沿线存放(根据条件)。钢筋笼采用多层支撑排架存放(以7排为宜),支撑架立柱采用工字钢柱,横梁采用ф50钢管或工字钢。每层排架的横梁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支撑排架每层只放一个钢筋笼,严禁钢筋笼叠放。
(4) 钢筋安装
a 安装钢板连接器:根据弹好的后浇带中线摆放钢板连接器,要保证精轧螺纹钢筋水平放置,确保连接器的中线与底座板的中线重合。锚固螺母完全拧到精轧螺纹钢筋上并紧贴钢板,锚固后精轧螺纹钢筋外露约2cm,详见图2。
b 钢筋笼安装:钢筋笼采用 4t 悬臂龙门吊或35t 汽车吊运上桥梁,然后根据弹好的底座板边线将钢筋笼居中摆放。钢筋笼端部2.5m 范围内的箍筋只套上暂不绑扎,当钢筋笼及钢板连接器就位后,再把箍筋拨匀绑扎(或套外箍筋)。钢筋笼安装详见图3。
3.5.2 剪力齿槽锚板安装(剪力筋安装)
梁端搭接钢筋绑扎前安装固定端剪力齿槽的锚固螺栓,首先将桥梁固定端的齿槽清洗干净,然后安装带有锚板的锚固螺栓。安装抗剪锚固螺栓应满足如下要求:
安装锚固螺栓的转动力矩为:MA=300Nm;螺栓旋入深度≥1.5D,至少为42mm。
图2 安装钢板连接器 图 3 钢筋笼安装
桥梁剪力齿槽内锚固筋,分为梁内和底座板内两部分。梁内部分(含套筒)在梁场制作时预埋在箱梁顶板的齿槽内;底座板内部分在底座板施工时旋入梁顶预埋套筒内,见图4。先对剪力齿槽的顶面、两侧面和底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凿毛采用小型电动凿子进行,凿毛时要注意要避开预埋套筒,凿毛深度为5~10mm,以露出新鲜混凝土面为宜。随后进行预埋套筒清理,采取人工逐一清理的方式,用细铁丝逐个把杂物从套筒中清理出来,并用防锈剂处理,防锈剂应选用对混凝土性能无影响的材料。为防止对滑动层造成破坏,锚固筋与锚固钢板的焊接不得在桥面上进行。锚固筋制做长度应根据底座板超高设置及现场预埋套筒高低情况“量身定做”,以避免安装后过高或过低,影响剪力筋受力,安装后保证锚固钢板伸入底座板大于1/2 底座板厚度。安装时采用扭力板手配合加工的夹具,见图5,确保拧紧力矩不小于300N·m,预制锚钉时,制作螺纹长度为55mm,同时保证锚固筋拧入套筒内长度大于1.5 倍的锚固筋直径,即42mm,现场验收时可直接测量螺纹的外露长度以判别拧入套筒长度是否达到42mm 的要求。每片梁按照剪力钉的编号,逐一对扭矩、拧入套筒长度和锚固钢板伸入底座板长度进行验收和记录。
3.5.3钢板连接器制作
钢板连接器在桥下制作,安装时分两部分吊装上桥,与连接钢板焊接的钢筋在桥下与钢板提前焊接好,整体吊装上桥,安放到位后,再安装用螺母锁定的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钢板焊接时易产生较大扰度,造成精轧螺纹钢筋螺母安装后与钢板不密贴,满足不了准确控制张拉力的要求。因此,连接器钢板挠度不得大于10mm,焊接采取以下工艺:
①焊接顺序控制
自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梅花型跳槽法焊接,保证温度应力均匀,减少焊接热量聚集。单块连接器钢板焊接顺序如图6。由于焊缝高度为15mm,为防止温度聚集,禁止一次焊接至设计焊缝高度,需要按照此顺序反复进行几遍方能够达到设计焊缝高度。
②焊接间隔时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