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8:43] 来源:http://www.tmgc8.com 隧道工程 阅读:3844次
1.1 概述
浅埋暗挖法的技术核心是依据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在施工中采用多种辅助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是一种抑制围岩过大变形的综合施工技术。
浅埋暗挖法根据土体的软弱程度,通过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开挖方式、地层加固措施。各种工法对地层适应性状况见表1.1。
表1.1 各工法对地层适应性比较
工 法
砂质土
粘土
淤泥质土
地下水压
盾构法
泥水式盾构
适应
适应
适应
适应
土压式盾构
适应
适应
适应
适应
管幕法
泥水式顶管
适应
适应
适应
适应
土压式顶管
适应
适应
适应
适应
现浇箱涵
适应
适应
适应
高地下水压需再研究
箱涵顶进
适应
适应
适应
高地下水压需再研究
浅埋暗挖法
适应
适应
自立性差的淤泥需再研究
高地下水压需再研究
明挖法
适应
适应
适应
适应
浅埋暗挖施工中应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这套施工要点准确地概括了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管超前”——在工作面开挖前,沿隧道拱部周边按设计打入超前小导管起超前支护作用,开挖后管与管之间的围岩有成拱效应,管棚本身形成很多简支梁对围岩起支撑和抑制围岩变形作用,以便提供一个能完成初期支护的时间。
“严注浆”——在打设超前小导管后注浆加固地层,使松散的砂砾等能胶结起来,以便在开挖后不引起坍塌。在导管超前支护后,立即进行压注水泥或水泥水玻璃浆液,填充砂层孔隙,凝固后将砂砾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结石体”,使周围形成一个壳体,增强围岩自稳能力。此外,严注浆还包括初支背后注浆和二衬背后注浆。
“短进尺”——每个开挖循环距离要短,这样才能做到开挖和支护时间尽可能短,且由于嵌制作用和纵向围岩暴露得少,确保了施工完全。
“强支护”——采用格棚钢架和速凝混凝土进行较强的初期支护,以限制地层变形,浅埋暗挖法的网喷支护承载安全系数取得转大,一般不考虑二次支护承力。
“早封闭”——开挖后初期支护要尽早封闭成环,以便改变受力条件。
“勤量测”——施工量测指地表沉降量测和洞内拱顶下沉与收敛量测。量测是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及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的主要手段,是对威严和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其信息及时而准确地反馈给设计施工主管部门,以便修改设计或采取特殊的施工措施。
在坚持这十八字方针的同时,浅埋暗挖隧道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使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始终与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相适应。
1.1.1 一般要求
(1)控制围岩变形波及地面
变形量不仅包括由于开挖直接引起的围岩的沉降变形,而且包括由于围岩作用引起的支护体系的柔性变形和各阶段施工中基础下沉变位而引起的结构整体位移。为了避免破坏地面建筑物及地层内埋设的线路管网,保护地面自然景观,克服对地上交通的影响,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需要,必须严格控制地中及地表沉陷变形量。
(2)要求刚性支护或进行地层改良
为了抑制地中及地面的变形沉陷,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其支护时间必须尽可能提前,支护的刚度也应适当加大;必须选用适当的开挖方法、支护方式及施工工艺。另外,还应经常采用对前方围岩条件进行改良及超前支护等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