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12-11 16:58:43]   来源:http://www.tmgc8.com  隧道工程   阅读:3583

一、平面控制测量

为了给出隧道正确的掘进方向,并保证准确贯通,应进行洞内控制测量。由于隧道洞内场地狭窄,故洞内平面控制常采用中线或导线两种形式。 (一)中线形式 中线形式 是指洞内不设导线,用中线控制点直接进行施工放样。一般以定测精度测设出新点,测设中线点的距离和角度数据由理论坐标值反算,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较短的隧道。若将上述测设的新点,再以高精度测角、量距,算出实际的新点精确点位,再和理论坐标相比较,若有差异,应将新点移到正确的中线位置上,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曲线隧道500m、直线隧道1000m以上的较长隧道。 (二)   导线形式 导线形式 是指洞内控制依靠导线进行,施工放样用的正式中线点由导线测 设,中线点的精度能满足局部地段施工要求即可。导线控制的方法较中线形式灵活,点位易于选择,测量工作也较简单,而且具有多种检核方法;当组成导线闭合环时,角度经过平差,还可提高点位的横向精度。导线控制方法适用于长隧道。 洞内导线与洞外导线比较,具有以下特点:洞内导线是随着隧道的开挖逐渐向前延伸,故只能敷设支导线或狭长形导线环,而不可能将全部导线一次测完;导线的形状完全取决于坑道的形状;导线点的埋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20~30cm,上面加设护盖、填平地面,以免施工中遭受破坏。   洞内导线一般常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 单导线 半数测回测左角,半数测回测右角。 2. 导线环 如图14-11所示,每测一对新点,如5和5,可按两点坐标 反算5~5的距离,然后与实地丈量的5~5距离比较,这样每前进一步均有检核。 3.主副导线环 如图14-12所示,双线为主导线,单线为副导线。副导线只测角不量距离,主导线既测角又量距离。按虚线形成第二闭合环时,主导线在3点处能以平差角传算3~4边的方位角;以后均仿此法形成闭合环。闭合环角度平差后,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很有利;并可对角度测量加以检查,同时根据角度闭合差还可以评定测角精度;另一方面又节省了副导线大量的测边工作。主副导线环在洞内控制中应推广使用。 4.交叉导线 如图14-13所示,并行导线每前进一段交叉一次,每一个新点由两条路线传算坐标(如5点坐标由4和4两点传算),最后取平均值;亦可以实量5~5的距离,来检核5和5的坐标值。交叉导线不作角度平差 5.旁点闭合环 如图14-14所示,A、B为旁点。旁点闭合环一般测内角,作角度平差;旁点两侧的边长,可测可不测。 当有平行导坑时,还可利用横通道将正洞和导坑联系起来,形成导线闭合环。 无论是采用中线形式,还是采用导线形式作洞内控制,在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次在建立新点之前,必须检测前一个老点的稳定性,只有在确认老点没有发生变动时,才能用它来发展新点。 2.尽量形成闭合环、两条路线的坐标比较、实量距离与反算距离的比较等检查条件,以免发生错误。 3.导线应尽量布设为长边或等边,一般直线地段不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 4.洞内丈量工具,在使用前应与洞外控制网丈量工具比长。www.tmgc8.com 5.以导线形式作为洞内平面控制时,正式中线点由临近的导线点以极坐标法测设在地面上之后,应在中线点上安置经纬仪,以任何两个已知坐标的点为目标测其角度。用实测角值与坐标反算的角值比较,以检查中线点测设的正确性,如图14-15,中线点5由导线点C测设出来之后,将经纬仪安置在5点上,测出检查角和坐标反算出的角值比较。 二、洞内高程测量 洞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洞内高程应由洞外高程控制点向洞内测量传算,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隔200m至500m设立两个高程点以便检核;为便于施工使用,每隔100 m应在拱部边墙上设立一个水准点。 采用水准测量时,应往返观测,视线长度不宜大于50m;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进行对向观测,注意洞内的除尘、通风排烟和水气的影响。限差要求与洞外高程测量的要求相同。洞内高程点作为施工高程的依据,必须定期复测。 当隧道贯通之后,求出相向两支水准的高程贯通误差,并在未衬砌地段进行调整。所有开挖、衬砌工程应以调整后的高程指导施工。
标签:测量  隧道工程隧道工程
上一篇:隧道洞内中线测量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