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1:08] 来源:http://www.tmgc8.com 桥梁工程 阅读:3989次
许志刚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是公路桥梁上部结构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本文结合设计,提出了装配式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该类桥梁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上部构造;施工;问题
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是公路桥梁上部结构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采用预制安装施工工艺,具有节省施工器材、改善施工条件、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等特点。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从简支梁板桥逐步扩大到装配式连续结构和装配式连续刚构乃至下部墩台,成为中小跨径公路桥梁首选上部结构形式。装配式上部结构施工工艺,特别是预制梁吊装就位后各道工序的工艺,目前在施工技术规范中尚无详尽明确的规定,施工质量的检验也缺乏相应的标准,施工单位只能靠各自的经验进行施工。本文根据装配式结构在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对预制梁吊装就位后各道工序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以下探讨。
1、 预制梁安装后状态的要求
预制梁安装是装配式桥梁施工的重要一环,预制梁安装后状态直接影响到后续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因此,预制梁安装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施工技术人员应熟读设计图纸,熟悉预制梁吊装后空间状态的设计要求,在吊装时尽量做到一次到位,避免梁体空中移位。
1.2、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相邻主梁顶面应保持在一个平面内,高差不得大于10mm。
1.3、对于装配式连续结构和装配式连续刚构桥梁,梁体安装后必须预留出墩顶现浇中横梁的位置,中横梁宽度不得小于设计文件的要求。
1.4、伸缩缝处的预制梁梁端,应保持与桥台前缘线平行,以方便伸缩缝的安装。
1.5、超高渐变段主梁横坡的设置,应以每跨跨中横坡设置,不能按梁端处横坡设置,以避免主梁在安装阶段出现扭曲。
2、 纵向湿接头的施工
纵向湿接头的施工是先简支后连续施工的关键工序,是装配式连续结构体系转换的过程。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在结构设计计算中,装配式连续结构湿接头混凝土浇注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工程均按单梁计算,不考虑其效果的横向分布作用,因此在预制梁吊装就位后,应先完成湿接头混凝土浇注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再进行横向湿接缝的浇注。考虑到主梁吊装和湿接头施工中的稳定,可先将湿接缝钢筋进行焊接。
2.2、主梁预制时,负弯矩钢束波纹管应适当留出一定的长度,注意保持端口的完整;纵向相邻主梁的负弯矩钢束波纹管应位置对中;波纹管套接时,应保持接头处连接平顺。
2.3、对于超高渐变段的相邻主梁,由于各自的横坡不一致,预留的负弯矩钢束波纹管在位置可能不完全一致,套接波纹管应注意采用圆弧过渡。
2.4、湿接头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3、 伸缩缝安装
3.1、沥青砼铺装施工时,应先将伸缩缝预留槽填满碾压,以保证伸缩缝边缘处的沥青砼施工质量,待沥青砼铺装完成后再进行伸缩缝的安装。
3.2、伸缩缝安装前,应根据其宽度放样,用沥青砼切缝机对铺好的沥青砼进行切缝,切缝边口应整齐无缺损;切缝隙间的沥青砼用风镐凿除,将槽口内临时填料清理干净并冲洗,用高压泵冲洗槽口和构造缝内残留的杂物。注意不可将槽口以外的沥青砼破坏(包括破角和抬起)。
3.3、安装前应认真检查预埋钢筋,特别注意预埋筋不得出现裂缝、折断及缺失现象,对有裂缝和折断的钢筋应及时按焊接要求补焊或补钢筋,对扭曲的预埋筋要理顺。
3.4、梁端构造缝应塞入相应厚度的泡沫板,注意要有足够的深度和严密性,上面应和槽底相平,不能有松动和较大的缝隙,以防止漏浆。
3.5、安装后,预留槽应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密实,必要时可掺加一定数量的钢纤维,减少混凝土裂缝。
4、 泄水管的安装
桥面排水系统包括纵向排水盲沟、防水层、泄水管和用于排除铺装层层间水的泄水钢管等组成,具体构造参见下图。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1、泄水管孔洞应在梁体预制时预先设置,浇注混凝土桥面铺装前安装泄水管,安装时注意泄水管管顶应略低于混凝土铺装层顶面,必须确保泄水管周围混凝土振捣密实。为保证经沥青面层下渗的雨水顺利流入纵向排水盲沟,要求在混凝土铺装层顶面压制深6mm、间距为20cm的三角形压槽。www.tmgc8.com
4.2、桥面防水层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彻底清扫,如有油污、油迹必须刮洗干净,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纹应进行填补。防水层施工时,应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喷涂或涂刷,为保证防水效果,必须保证喷涂或涂刷的遍数。施工完毕后,应注意防水层的养护。后续工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防水层不受到破坏。
4.3、排水盲沟可分为碎石盲沟和塑料盲沟两种。在摊铺沥青下面层后采用锯切方式形成沟槽,内添级配碎石或直接铺设塑料盲沟。采用碎石盲沟时,碎石外应包裹玻纤格栅。
5、桥面铺装施工
装配式上部结构桥面铺装一般采用两层,下层为混凝土铺装层,上层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两层之间设防水层。混凝土铺装层不仅起到保护主梁和分布荷载以及调整标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参与主梁受力,因此,保证混凝土铺装层与主梁的连接是桥面铺装施工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5.1、混凝土铺装层施工之前,应凿除桥面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同时凿除不符合横坡要求的混凝土。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调平层混凝土前刷一层水泥净浆。桥面板如沾有油污,必须清洗除净,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粘接。
5.2、为保证混凝土铺装层与主梁协同变形,不出现裂缝,铺装层中设有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采用Ф10或Ф12钢筋,纵横向间距均采用10cm,每个交点处均应采用点焊连接;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钢筋网节点间距均匀,推荐采用直接铺设符合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97)的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焊接网钢筋强度标准为550级。直径φ10mm,间距10×10厘米。
5.3、为保证钢筋网以下桥面混凝土浇注质量,钢筋网片距预制梁顶高度应不小于5cm。
5.4、为固定钢筋网片,保证铺装混凝土与主梁混凝土连接,浇注预制梁时应在梁顶设计预埋定位钢筋。定位钢筋可采用两端锚固的门式钢筋。定位钢筋纵横向间距建议均采用50cm,横向间距受预制梁横向尺寸、设洞情况限制时,可适当调整,但不得大于70cm,定位钢筋不能设在板顶混凝土最薄处。
与现浇结构相比,装配式桥梁上部构造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与线形不能完全吻合,在超高渐变段横坡变化调整比较困难,桥梁整体不如现浇结构。但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其施工简便易行、造价省、质量容易控制的特点还是得到了广大技术人员的认同,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仍将是我国公路中小跨径桥梁主要采用的结构形式。因此,加强对装配式上部结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