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52] 来源:http://www.tmgc8.com 工程技术 阅读:3586次
3.3 高程测量
在护筒顶确定二点并作标记,用水平仪测出该二点的高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顶标高,再用钢尺测出护筒底的高程,根据设计桩底高程计算设计孔深,钻孔过程中,对该点标高定期进行复测并根据钻渣地质情况对设计孔深予以校正书面交底至钻孔作业队。
3.4 成桩中心坐标及桩顶标高测量
承台(系梁)基坑开挖完成,桩头按要求凿除后,测出成桩的中心点坐标并与设计坐标对比,计算误差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同时测出桩顶的高程并与设计高程对比。
4 、 基础承台、系梁及墩柱施工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4.1 基坑开挖放样
在基坑开挖之前,依据基坑开挖平面图,利用全站仪进行基坑开挖放样,精确放出基坑开挖轴线,确定开挖范围,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在基坑开挖过程,随时进行标高测量,以保证基坑开挖地标高的准确。
4.2 基坑开挖完成后,浇筑垫层,并进行结构物位置的精确放样,放出结构物轴线边线及立模控制线,确定结构物位置。
4.3 承台浇筑前墩柱钢筋预埋件位置测量。承台浇筑前用全站仪放样出墩柱的轮廓线,再按照墩柱钢筋布置图放样出墩柱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浇筑完成后对预埋件位置进行复测调整。
4.4 系梁、承台顶高程控制测量
模板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进行系梁、承台顶标高找平并做好标记现场交底至施工班组,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标高及时抄平复测检查。
4.5 在进行墩柱施工前,利用全站仪精确测量放样墩柱的轮廓线及立模控制线位置。
4.6 在进行墩柱模板安装时,其两个方向垂直度偏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测方法采用悬吊铅垂线法、或用全站仪校正,确保墩身垂直度符合设计相符。
4.7 墩顶预埋件放样测量
首先根据帽梁轴线确定支座位置,依据支座结构图在利用全站仪精确放样,支座螺栓孔位置,利用Φ 12 钢筋将支座螺栓孔预埋筒焊接成框架结构,与帽梁钢筋点焊连接,定位安装。在帽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对支座预埋孔进行复测校核。www.tmgc8.com
4.8 墩顶高程控制测量
模板验收合格浇筑混凝土前在模板上进行墩顶标高找平并做好标记现场交底至施工班组,浇筑完成后对顶面标高及时抄平复测检查。
5 、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 及高程控制
5.1 依据设计施工图给定的支座在盖梁上的平面几何尺寸,计算出各支座的中心点坐标,并反算出其至测站控制点的平面距离和方位角。
5.2 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设支座中心点于盖梁上,并将其切、法向方向线用墨线标定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
5.3 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及水平度控制:采用 DS1 高精度水准仪控制支座顶面标高,所有支座安装就位后其顶面标高需与设计标高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 2mm ,每一个支座特别是滑动支座安装就位后其上表面水平度不得大于 2mm 。
5.4 盆式支座地脚螺栓孔预埋件定位测量
首先根据帽梁轴线确定支座位置,依据支座结构图使用全站仪精确放样,支座螺栓孔位置,利用Φ 12 钢筋将支座螺栓孔预埋筒焊接成框架结构,与帽梁钢筋点焊连接,定位安装。在帽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对支座预埋孔进行复测校核。
6 、跨黄广大堤变截面连续梁的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6.1 施工控制测点布置
按下图在梁段端部左右腹板中间、箱梁纵向轴线、翼缘板边缘位置及底板顶分别埋设φ 16 钢筋,顶部打磨光滑,标高比本梁段测点处的施工立模标高高出 5mm ~ 8mm 作为固定观测点。
6.2 观测时间
由于悬浇梁施工,梁体标高及轴线位置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放样与日常测量安排在每天的温度较低时段,一般在日落后或日出前两个小时作业并且每天将已浇完的梁段控制点进行复测,及时汇总,报送监控单位及驻地办。
6.3 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是悬浇梁过程中对各梁段线形的动态控制过程,根据监控单位提供的梁段施工控制标高,准确定位施工中梁体顶面、底面标高和轴线位置,并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复测。
6.4 测量控制方法
6.4.1 高程控制
在悬浇梁段施工过程,在梁体 0# 块中心位置,埋设高程控制水准点并定期复测。在梁段悬浇施工前,以该点作为控制点进行梁段的高程测量。
在第 n# 梁段混凝土灌注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 即为段测点处的顶板施工立模标高 ) 。
在第 n# 梁段混凝土灌注初凝后,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在第 n# 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前,精确测量该梁段端头测点的标高
在第 n# 梁段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完成后、移挂篮前,精确测量该端头测点的标高及( n-1 ) # 段、( n-2 ) # 段、 (n-3)# 段的控制点标高,并将以上数据报监控单位及驻地办。
6.5 在每个承台和墩顶处布设基础沉降观测点和墩身压缩观测点,定期测量基础沉降和墩身压缩情况,并将结果反映在合龙前 4 个梁段和边跨段的高程中。
6.6 定期观测温度对悬浇梁悬臂端挠度的影响,在早晨 5 : 00 点进行初测,在下午 5 : 00 后进行复测,以消除温度影响。观测后对成果图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全桥的立模标高和线形调整提供依据。
6.7 从合龙段前 4 个梁段起,对全桥各梁段的标高和线形进行联测,并在这 4 个梁段内逐步调整,以控制合龙精度。
6.8 根据实践经验及资料研究,箱梁线形变化主要受温度及日照方向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全程对日照及环境温度等影响进行自始至终的观测并记录。
6.9 在线形控制观测点设置明显标记,并在施工中妥善保护,避免碰撞后弯折变形。
6.10 通过线形控制将竖向挠度误差控制在 15mm 内,轴线误差控制在 10mm 内。
6.11 为了保证箱梁轴线高程施工精度,应通过现场实测,及时准确地控制和调整施工中发生的偏差值。选用 DS1 级高精度水准仪进行观测,高程控制以三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标准联测,箱梁浇筑以四等水准高程精度控制联测。
图 1 挂篮悬臂施工高程测量控制程序
7 、架设预制梁的施工测量
首先,确定出垫石的中心线,并实际标定出来。沿预制梁顶面中线,垂直在预制梁两侧底面各做一个点,并实际标定出来,架设预制梁时保证桥墩两侧两个点与预制梁的两个点实际重合。
8 、施工过程 变形测量
8.1 基础沉降观测
通过在桥头断面埋设沉降点进行观测。主要用于桥头路段沉降管理。根据实测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桥头预压卸载时间和墩台下部结构的开工时间。www.tmgc8.com
沉降点观测采用 DS1 型精密水准仪,以三等水准测量控制,观测精度:红、黑面尺读数较差 ≤0.5mm ;红、黑面尺高差较差 ≤0.7mm ;往返较差附合允许闭合差≤ ±0.6 √n(n为测站数),闭合差取自《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每填一层土,观测一次,当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 10mm 时,立即停止填筑,并继续加强观测,直到沉降速率减小,均匀为止,方可填筑下一层。同时绘制沉降—荷载—时间曲线图,分析判断沉降稳定趋势。
8.2 墩台的沉降观测
8.2.1 墩台沉降观测
在每个墩台的左右幅 4 个防震挡块上布设固定观测点。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测量精度和规范及设计要求。用 DS1 型精密水准仪两次观测精度 ≤0.5mm 。
8.2.2 墩台沉位移观测
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同沉降观测点相一致,充分利用布设好的沉降观测点。观测仪器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测出该点坐标,与前一次所测坐标的差值,即为该观测期内桥台该点的位移值, 本工程变形测量的主体是下部工程。
8.3 挂篮施工的变形测量
跨黄广大堤连续梁施工采用轻型三角挂篮悬浇,三角挂篮安装完成后,进行挂篮的预压,目的消除挂篮各构件之间非弹性变形,确定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为后续的悬臂箱梁挂篮施工模板调整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8.3.1 变形观测部位
① 后锚梁 ② 前支点 ③ 桁架式前横梁 ④ 底模前端 ⑤ 底篮前横梁 ⑥ 底篮后横梁
8.3.2 变形测量结果统计及挂篮预压
每项观测完成后进行观测成果的整理即内业整理,测量组将按规定的表式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
挂篮预压: 预压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预压的手段检验挂篮整个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结构受力以及机具设备的运行情况 ,确保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绝对安全和正常运行。通过预压掌握挂篮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的程度和大小,更加准确地掌握挂篮的刚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借以指导挂篮的立模标高,为施工监控提供可靠的参照数据,确保主梁施工线型、标高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试验项目及收集的资料挂篮系统在各个工况下的各个主要构件的变形值收集、各个构件和连接接头的安全性检验。锚固系统变位观测和安全性检验、箱梁的变形观测、整个挂篮的承载能力和安全保障系统的检验。
9 、支架预压的变形测量
我合同段支架现浇工程有:① 跨黄广大堤桥 0# 块、 1# 段支架现浇 ② 跨黄广大堤桥边跨现浇段现浇支架 ③ 盖梁支架现浇
9 . 1 沉降点的布置
为了取得支架预压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数据,沿支架纵向每跨布设五个断面(墩中心、 1/5 跨、 2/5 跨、 3/5 跨、 4/5 跨),每个横向按底板左边,中心,右边交叉处设置沉降点。
9.2 测量监控步骤
支架变形测量共分以下六个工程进行:①空载② 施加 50% 荷载③ 施加 100% 荷载④加载 24 小时⑤卸载前⑥卸载后各种情况的变形量,并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
荷载施加 100% 后,加载 24 小时之后、卸载前测量各测点标高值。
9.2.1 堆载前,布置测量标高点并记录每点的初始标高值,做好记录。
9.2.2 堆载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点的标高值,并做好记录
9.2.3 以后每天上午 8 时左右、下午五时左右各观测一次支架的沉降,观测数据应严格按实记录,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直到支架连续 24 小时沉降小于 3mm 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准备卸载。卸载前测量各测点标高值。
9.2.4 卸载后测量出各测点标高值,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量。
9.2.5 收集汇总以上各工况的测量数据,计算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为立模提供度数值。
10 路基施工测量
公路路基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好的线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纵、横断面测设到地面上,为施工提供各种标志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
10. 1 路基施工测量的工作程序:
10.1.1 首先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加密 , 必须遵守 “ 由整体到局部 ” 、 “ 先控制后碎部 ” 的原则。
10.1.2 . 路基中线恢复测量
用全站仪将路基中线点的坐标测设到地面上。
10.1.3 . 纵断面测设
在线路中桩的平面位置确定后,按设计要求计算出各中桩地面的设计高程,并测设出该高程。
中桩平面位置的测设和中桩高程的测设可独立进行,也可用全站仪 ( 测距仪 )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同时测设。
10.1.4 横断面测设www.tmgc8.com
线路设计的横断面,主要包括路基和边坡。线路施工之前,首先把设计的边坡线与原地面的交点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称为边桩放样,其次要把边坡和路基放样出来。横断面测设采用全站仪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