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52] 来源:http://www.tmgc8.com 工程技术 阅读:3470次
结合泥水平衡盾构技术在武汉长江隧道的应用,介绍了盾构施工始发技术的组成、施工工序、工艺及要求。
关键词:隧道盾构 始发 施工技术 一、前言 2005年元月正式开工的武汉长江隧道位于长江大桥、二桥之间,北接汉口大智路,南通武昌友谊大道(远期穿越沙湖与中北路衔接),是解决主城过江交通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隧道全长约3.7公里(包括盾构法隧道衬砌段、明挖暗埋段及明挖段),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预计2008年8月建成通车。届时,23%以上的过江车辆改由隧道过江,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的交通压力将大为缓解。为穿越江底,采用了泥水加压平衡盾构工法施工。盾构施工特点如下:盾构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如遇到某种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变更为其他工法时很困难;盾构机械造价昂贵,科技含量高,重要部件在施工过程中如需更换、修理较困难;盾构机工作部件对岩土敏感性强,一种刀盘、刀具不可能做到对任何地层都适应,有一个最佳的适用范围。所以,盾构施工具有一定风险。尤其是盾构在始发阶段出问题的概率较大。本文根据武汉长江隧道盾构施工中的体会,着重谈谈在盾构始发施工中有关的技术问题。 二、工程概况 武汉长江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分左右线2孔。左线长2537.6m,右线长2536.9m,总长5073.5m。根据盾构隧道地表位置将其分为三段,分别为江底段、武昌临江段和汉口临江段。其中江底段长2620m(左右线均为1310m),武昌临江段1570m(左右线均为785m),汉口临江段909.8m(左线442.6m,右线441.9m)。工程采用两台泥水平衡盾构机由武昌端向汉口端掘进,每台盾构机重900多吨,盾构开挖直径11.38m,具有当前隧道施工“长、大、深”的施工难点。 武昌始发竖井井深21.5m,井口尺寸20.3m(长)×33.09m(宽),竖井围护结构为深38m、厚0.8m的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衬厚为www.tmgc8.com1m。盾构隧道管片外径11m,内径10m,管片宽2m,厚0.5m。每环管片由9块楔型块组成,采用通用楔型管片错缝拼装。 三、盾构始发的技术要求 盾构始发是盾构法施工隧道的一个关键。应确保盾构连续正常地从非泥水平衡工况过渡到泥水平衡工况,以达到控制地面沉降,确保始发安全,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盾构始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洞门端头处理、洞门凿除、盾构始发基座的设计加工、定位安装;反力架的设计加工、就位;支撑系统、洞门密封环的安设;盾构组装、调试;其他保证盾构推进用设备、人员、技术准备等。 盾构出洞是盾构法施工的重要环节,主要取决于洞门形式和打开方法、洞外土体的稳定性等。特别是在埋深、预留洞门尺寸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措施防止流水流砂,更要防止洞门打开后土体的塌方。 (一)洞门端头土体加固及效果检查 由于盾构始发前需破除盾构机截面范围内的支护结构,施工时间较长,临空面大,这对土体的稳定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对盾构始发前的洞门端头土层进行加固,以控制洞门周围土体变形。 武昌竖井洞外土层自地表以下依次为杂填土①1、粉质粘土④2、粘土④1、淤泥质粉质粘土④5、粘土④1、粉质粘土④4、粉土④6、粉细砂⑤。由于始发端土体处于渗透性很小的土层中,洞门端头土体加固采取了三轴搅拌桩、旋喷桩相结合的方法。端头土体加固分为强加固区和弱加固区。强加固区范围为盾构开挖面外3m范围内的正方形土体,水泥掺量为18%。强加固区与地面间的土体为弱加固区,水泥掺量为13%。洞门端头加固长度为13.6m。洞门端头土体加强强度计算简图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