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8:43]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870次
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与建城2500余年的苏州古城基本同步产生,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闻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抢修、整修或重修。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继续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复和保护古典园林。正是由于历代园林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保护,才使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相继于1997年、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这既是对苏州园林保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给后续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既是一个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2008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对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实施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本文以此次修复为例,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一、历次修复概况 耦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小新桥巷,始建于清初,名涉园。清同治年间,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涉园废址。沈秉成信仰道教,精通周易,按照八卦方位图对耦园建筑进行布局,形成东西两园耦合的格局,取名耦园,寓意夫妇偕隐、伉俪唱和,被誉为“写在地上的爱情诗”。东花园以黄石堆叠假山,表现阳刚之美,西花园以太湖石堆叠假山,表现阴柔之美,寓意阴阳和合。独特的布局以及东花园城曲草堂、双照楼、黄石假山、山水间区域组成的一组景观是耦园的精华所在。 1961年上半年,园林管理处着手修复东花园,修复了山水间、筠廊、黄石假山等处景点,基本形成现存格局。 1979年、1986年,分别修复东西花园,但因经费不足,尚未全部修复。中西部曾被用作园林修建队办公地、园林技工学校、园林管理局职工住宅和红木仓库。期间,中西部因使用功能不同,建筑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1993年1月,市政府决定修复耦园中西部,同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在经营管理上,耦园经营权实行承包管理模式。经营公司缺乏世界遗产保护的意识和技术力量,园林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历次修复中,在材料、工艺使用上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修旧如旧”原则的地方,造成一定程度的“保护性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这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不相符合。 2008年3月,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决定对耦园实施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逐步收回经营管理权。年底整修结束,耦园整体环境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二、运用传统材料、工艺,保护建筑及构筑物原真性 苏州古典园林由建筑、叠山、理水、花木、铺地及陈设诸要素构成,是融传统诗词、绘画、书法、雕刻、音乐、戏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时空艺术。 (一)建筑维修和保养 此次整修主要包括建筑油漆、花窗钩线粉刷、戗角维修、木构件维修和更换、屋面清理、墙体修复等内容,涉及主要建筑有载酒堂、城市山林、无俗韵轩、双照楼、还砚斋、城曲草堂、山水间、藤花舫、藏书楼、织帘老屋、走马楼等,计古建筑19座。主要内容有: 第一、维修屋面,更换木构件。由于风吹雨蚀,古建筑屋面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碎瓦。维修期间,对于一些已经开裂、损坏木构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在维修住宅大厅、轿厅屏门时,发现1993年整修用材不规范的现象。依据传统,大厅屏门应使用杉木,而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三合板。此次整修使用原工艺和材料恢复了传统的杉木白善门。 第二、采用传统工艺实施建筑油漆。对于一些木构件中附属的雕刻图案,要求施工人员仔细清理反复打磨至线脚轮廓完全清楚后再进行油漆。油漆后的雕刻图案十分清晰。 第三、戗角维修,花窗勾线粉刷。整修过程中对一些破损的戗角按照传统工艺维修,恢复原样。 第四、打通走马楼。走马楼是耦园建筑的主要特色,从东花园双照楼通过二层走廊可以直通西花园藏书楼。由于上世纪90年代建筑维修时西花园“锁春”建筑格局发生改变,致使走马楼被阻断。此次维修时,对“锁春”建筑进行翻建,使走马楼东西得以贯通。 (二)陋作修正和复原 此次整修工作,对历次维修中用材不规范,未采用传统工艺的内容进行修正,恢复历史原貌,保护遗产的原真性。www.tmgc8.com 1、正门 大门采用竹条贴面,简洁朴素,与江南地区建筑风格及园林主人归隐的意境相吻合,整修中予以保留。90年代修复时,大门两侧墙面采用线条仿砖细贴面,墙顶与屋檐梁架漏空,间隔约30厘米。这种形式不符合传统建筑规制。为了确保修复风格与晚清苏州地区的建筑风格相符,工作人员多次到平江历史街区寻找证据,在大新桥巷28号发现编号为096号控制性保护建筑的正门与耦园正门建筑年代相近、风格相近。[①]最后,决定按照096号控制性保护建筑正门式样恢复,将正门两侧墙面增高,与梁架连接。墙面去掉仿砖细线脚,恢复白墙。阶沿石以上1米高墙面使用砖细贴面。大门恢复后,整体风格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2、“平泉小隐”、“厚德载福”、“诗酒联欢”门楼 这三座门楼位于耦园中部住宅区,由南向北依次为“平泉小隐”、“厚德载福”、“诗酒联欢”,砖雕规格、档次也逐渐提高。90年代修复时,存在用材、工艺不规范的现象,如“平泉小隐”、“厚德载福”门楼贴面按照传统应使用砖细材料,却使用了明显具有现代风格的水泥纸筋,与古典园林的风格极不相称。“诗酒联欢”门楼雕工精细,是住宅区域规格档次最高的一座门楼,但建筑风格却是墙门形式[②],围墙高度与门楼顶部一致,不符合传统建筑规制。在深入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技术人员使用砖细材料和传统工艺按原样更换“平泉小隐”、“厚德载福”门楼贴面的水泥纸筋材料。对于“诗酒联欢”门楼,则将门楼两边围墙高度整体降低50厘米,地面往上1米墙面使用砖细贴面,以突出门楼的威严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