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8:43]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870次
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与建城2500余年的苏州古城基本同步产生,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闻名中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抢修、整修或重修。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继续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复和保护古典园林。正是由于历代园林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保护,才使得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相继于1997年、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这既是对苏州园林保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给后续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典园林的保护和修复既是一个老的话题,又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2008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对世界文化遗产耦园实施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本文以此次修复为例,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一、历次修复概况 耦园位于苏州市平江区小新桥巷,始建于清初,名涉园。清同治年间,安徽巡抚沈秉成购得涉园废址。沈秉成信仰道教,精通周易,按照八卦方位图对耦园建筑进行布局,形成东西两园耦合的格局,取名耦园,寓意夫妇偕隐、伉俪唱和,被誉为“写在地上的爱情诗”。东花园以黄石堆叠假山,表现阳刚之美,西花园以太湖石堆叠假山,表现阴柔之美,寓意阴阳和合。独特的布局以及东花园城曲草堂、双照楼、黄石假山、山水间区域组成的一组景观是耦园的精华所在。 1961年上半年,园林管理处着手修复东花园,修复了山水间、筠廊、黄石假山等处景点,基本形成现存格局。 1979年、1986年,分别修复东西花园,但因经费不足,尚未全部修复。中西部曾被用作园林修建队办公地、园林技工学校、园林管理局职工住宅和红木仓库。期间,中西部因使用功能不同,建筑格局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1993年1月,市政府决定修复耦园中西部,同年10月1日对外开放。 在经营管理上,耦园经营权实行承包管理模式。经营公司缺乏世界遗产保护的意识和技术力量,园林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历次修复中,在材料、工艺使用上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修旧如旧”原则的地方,造成一定程度的“保护性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这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不相符合。 2008年3月,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决定对耦园实施古建筑保养及环境整治,逐步收回经营管理权。年底整修结束,耦园整体环境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二、运用传统材料、工艺,保护建筑及构筑物原真性 苏州古典园林由建筑、叠山、理水、花木、铺地及陈设诸要素构成,是融传统诗词、绘画、书法、雕刻、音乐、戏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时空艺术。 (一)建筑维修和保养 此次整修主要包括建筑油漆、花窗钩线粉刷、戗角维修、木构件维修和更换、屋面清理、墙体修复等内容,涉及主要建筑有载酒堂、城市山林、无俗韵轩、双照楼、还砚斋、城曲草堂、山水间、藤花舫、藏书楼、织帘老屋、走马楼等,计古建筑19座。主要内容有: 第一、维修屋面,更换木构件。由于风吹雨蚀,古建筑屋面出现损坏,需要更换碎瓦。维修期间,对于一些已经开裂、损坏木构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在维修住宅大厅、轿厅屏门时,发现1993年整修用材不规范的现象。依据传统,大厅屏门应使用杉木,而使用了现代建筑材料三合板。此次整修使用原工艺和材料恢复了传统的杉木白善门。 第二、采用传统工艺实施建筑油漆。对于一些木构件中附属的雕刻图案,要求施工人员仔细清理反复打磨至线脚轮廓完全清楚后再进行油漆。油漆后的雕刻图案十分清晰。 第三、戗角维修,花窗勾线粉刷。整修过程中对一些破损的戗角按照传统工艺维修,恢复原样。 第四、打通走马楼。走马楼是耦园建筑的主要特色,从东花园双照楼通过二层走廊可以直通西花园藏书楼。由于上世纪90年代建筑维修时西花园“锁春”建筑格局发生改变,致使走马楼被阻断。此次维修时,对“锁春”建筑进行翻建,使走马楼东西得以贯通。 (二)陋作修正和复原 此次整修工作,对历次维修中用材不规范,未采用传统工艺的内容进行修正,恢复历史原貌,保护遗产的原真性。www.tmgc8.com 1、正门 大门采用竹条贴面,简洁朴素,与江南地区建筑风格及园林主人归隐的意境相吻合,整修中予以保留。90年代修复时,大门两侧墙面采用线条仿砖细贴面,墙顶与屋檐梁架漏空,间隔约30厘米。这种形式不符合传统建筑规制。为了确保修复风格与晚清苏州地区的建筑风格相符,工作人员多次到平江历史街区寻找证据,在大新桥巷28号发现编号为096号控制性保护建筑的正门与耦园正门建筑年代相近、风格相近。[①]最后,决定按照096号控制性保护建筑正门式样恢复,将正门两侧墙面增高,与梁架连接。墙面去掉仿砖细线脚,恢复白墙。阶沿石以上1米高墙面使用砖细贴面。大门恢复后,整体风格典雅,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 2、“平泉小隐”、“厚德载福”、“诗酒联欢”门楼 这三座门楼位于耦园中部住宅区,由南向北依次为“平泉小隐”、“厚德载福”、“诗酒联欢”,砖雕规格、档次也逐渐提高。90年代修复时,存在用材、工艺不规范的现象,如“平泉小隐”、“厚德载福”门楼贴面按照传统应使用砖细材料,却使用了明显具有现代风格的水泥纸筋,与古典园林的风格极不相称。“诗酒联欢”门楼雕工精细,是住宅区域规格档次最高的一座门楼,但建筑风格却是墙门形式[②],围墙高度与门楼顶部一致,不符合传统建筑规制。在深入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技术人员使用砖细材料和传统工艺按原样更换“平泉小隐”、“厚德载福”门楼贴面的水泥纸筋材料。对于“诗酒联欢”门楼,则将门楼两边围墙高度整体降低50厘米,地面往上1米墙面使用砖细贴面,以突出门楼的威严气势。 (平泉小隐调整前后) 3、庭院假山花坛、铺地 由铺地、假山、花坛组成的庭院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铺地、假山、花坛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的整体环境水平。由于历次修复及维护管理不到位,存在着假山堆叠、铺地手法艺术水平低、植物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此次修复主要集中对中部区域不符合古典园林保护要求的“陋作”进行了修正和复原。 通过按照“原材料、原工艺” 对耦园实施建筑维修保养以及对一些不符合古典园林整体风格的构筑物进行修正复原,历史原貌得到较好的恢复,整体风格更加协调。 三、增强植物配置艺术性,美化园林植物景观 花木是园林的“毛发”,在丰富园林景观、增加景深层次、局部生态环境构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衔接园林建筑、叠山、理水三者间的过渡环节,也是园林构成诸要素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同时也是园林景观中极易发生变化的要素。由于花木本身的特性也包含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民俗习惯及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情感,这又赋予了花木丰富多彩的文化寓意。大风、雷击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危及花木景观,甚至导致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木高度、冠幅发生变化,也直接影响园林景观效果。因此,加强修剪和选用乡土品种更换死亡花木显得尤为重要。[③]由于历次修复时植物配置不到位、艺术性较差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耦园的植物景观效果较差,亟待调整和提高。 (一)“诗酒联欢”门楼庭院 位于住宅第三进楼厅的“诗酒联欢”庭院,原来的植物配置存在常绿落叶搭配不合理、密度过大、空间闭塞、采光较差、艺术性偏低等问题,并且地坪较低,雨水排水不畅,导致地面潮湿阴暗。景观效果、文化内涵与古典园林的意境不符,也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整个庭院的植物调整与地面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庭院东西两侧的青石花坛。花坛内植物种植方面,遵循传统,体现苏州园林的特色。参照苏州园林大多在庭院内堆叠花坛种植牡丹的传统。西侧花坛内也种植牡丹,东侧花坛种植传统玫瑰品种。同时,利用地坪改造时预留的4只树穴。北部靠近楼厅处保留原庭院的2棵白玉兰。南部靠近砖雕门楼处2只树穴分别种植木瓜,寓意吉祥,象征多子多福。调整后的整个庭院,空间开朗,采光较好,植物配置高低搭配,线条轮廓柔美流畅,艺术品味也有较大提高。www.tmgc8.com (诗酒联欢调整前) (诗酒联欢调整后) (二)“无俗韵轩”南北庭院 “无俗韵轩”为中部住宅与东花园过渡的小型庭院。根据考证,南侧区域为菜圃,是园主欣赏田园风光之地。北侧区域为太湖石峰、湖石花坛与植物结合的小型庭院,其中湖石花坛假山堆叠艺术水平较高。 南侧庭院的植物配置品种单一、密度过高,主要品种为腊梅和桂花。为了展现田园风光,调整时移出部分桂花和腊梅,增加花木品种,适当补种红梅、绿梅、果梅、枇杷、木瓜等,并对花木进行修剪。北侧庭院三层湖石花坛内植物配置主要为桂花,品种单一、密度较高,由于疏于修剪,桂花冠幅增大,影响其他花木的生长。另外,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花坛内水土流失严重,层次不明显,比较模糊。此次整修对庭院内的植物配置进行适当调整。原有桂花2棵,分布于花坛第三层次东西两侧,过于密集。现移出东侧桂花1棵,将西侧靠墙的1棵桂花重新植于东侧花坛第二层,为将来桂花的生长预留空间。同时,在西侧靠墙花坛第三层原桂花位置种植白玉兰1棵,第二层花坛白玉兰前种植二乔玉兰1棵。调整结束后,整个庭院植物的色彩、季相景观十分明显,较之整修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东花园黄石假山区域 东花园黄石假山为耦园前身清初涉园遗迹,假山堆叠技艺十分高超。假山东部区域原有黄杨、女贞、朴树、国槐等树木,山林景观十分明显。2001年夏季,一次强对流天气将1棵100多年的朴树刮断,并压坏国槐、女贞以及东部悬崖临水处古老树木黄杨,导致假山区域主要植物景观完全消失。黄杨由于主干损坏,长势较差,于2008年4-5月间死亡。经过多次论证和听取专家意见,整修时决定黄石假山区域必须以保护假山为主,兼顾植物造景需求,营造山林景观。为了确保树木补种后与周围建筑等景观协调,形成逼真的山林景观,工作人员反复多次至苏州郊区寻找合适的苗木,对种类、高度、造型等方面进行严格挑选。最后,在东部悬崖临池处原黄杨位置补种1棵造型与黄杨相似的黑松。由于女贞、国槐根系发达,逢大风雷雨天气极易倾倒,对假山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考虑保护假山的需求,在原女贞位置补种1棵二乔玉兰,国槐位置补种1棵青枫。树木补种后,形成了黄石假山区域一组优美的天际线,山林景观十分突出,与周围景观也十分协调。 耦园植物的调整借鉴了多年来园林管理的经验,选用乡土树种营造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