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

[12-11 17:01:08]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159

形式美的要素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对于视觉艺术来说,所有被称为美的事物,都有一个可视的美的形象,而这种可视的美的形象所具有的形式构成了形式美。构成形式美的可视要素有:点、线、面(形)、色彩及质感。

1.点 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即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也是力的中心,它本身没有大小、形状、方向、体积等,但如果有了背景环境,点就不仅有大小、方向、形状,而且还会因各种点的变化、点的扩大、点的排列及聚散等,在构图中造成极为丰富多彩的效果。点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美。点的合理运用是园林设计师创造力的延伸。

  点在园林中通常是以景点形式存在,如园林小品(亭台楼阁、雕塑等)、孤植树、山石等。一个点构成了核心,成为游人视线的焦点。两个点在同一视域或空间范围内,游人的视线将其联系起来,这就是对景。

  在园林构图时,是以景点的分布来控制全园,在功能分区和游览内容的组织上,景点起着核心的作用。景点在平面构图中的分布是否均衡,直接关系到布局的合理性。在园林布局中,要正确处理景点聚散的关系

2.线 线是点在一个方向上的延伸。当点的移动方向一定时,线为直线;移动方向发生变化时,线为曲线。线表现出特有的情感,直线——简单、明确、直接、严整、男性化;曲线——柔和、流畅、优雅、起伏丰富、女性化等。

  长条横直线代表水平线的广阔宁静,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断续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使人自然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用直线类组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耿直、刚强、秩序、规则和理性。弧形弯曲线则代表着柔和、流畅,细腻和活泼。如圆弧线的丰满,抛物线的动势,波浪线的起伏,悬链线的稳定,螺旋线的飞舞,双曲线的优美等。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线条是造园家的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的峭壁线、简洁的屋面线等。

  在园林中,线也可以是虚的,如视线、景观轴线等。中国古典园林里借景、对景、障景等艺术手法都是通过对人的欣赏视线的引导和控制达到的。而在空间的视觉感知中,轴线能以其强有力的秩序控制力对周边的景观要素进行组织限定,使各部分的景观要素达到动态的平衡,使无数对立的力量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3.面 面是由线移动的轨迹形成的,我们一般称其为图形,图形一般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它们是由不同的线条采用不同的围合方式而形成的。规则式图形的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的规律变化,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庄严肃穆,秩序井然,而不规则图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其特征是自然,流动、不对称、活泼、抽象,柔美和随意。

  面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中,如园林中的分区布局,花坛草坪、水面、广场等均有各种各样的图形构成。

4.质感 质感是指通过触觉与视觉所感知的物体的质地特征。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质感,天然的有石材、木材等,有粗糙的感觉,人工的有金属、玻璃等有细腻雅致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对某种材质的偏好会形成独特的风格,如长城——砖石;埃菲尔铁塔——钢铁;哥特式教堂——石料和钢铁;流水别墅——石头和混凝土;柏林红军烈士墓——花岗岩。

  园林中,建筑、小品、植物、道路、广场等各造园要素均由不同的材质构成,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不同材质的质感美,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5.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的反射,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色彩表现的基本要求是对比与和谐。人们在风景园林空间里,面对色彩的冷暖和感情联系,必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精神满足。

  色彩的冷暖——春、秋、冬常用暖色花卉,而夏季则多用冷色花卉。

  色彩的距离感——由于空气透视的原因,暖色系色相、同一色相中饱和色相、最明色调与最暗色调等给人近前的感觉;而冷色系色相、不饱和色相、灰色等给人以退后的感觉。园林中,若实际的空间深度感染力不够,为加强深远的效果,用作背景的树木宜选择灰绿或灰蓝色的树种,如毛白杨、银白杨、雪松等。www.tmgc8.com

  色彩的运动感——橙色系色相中,同一色相中的明色调、饱和色相等给人运动感强;冷色系色相中,同一色相中的暗色调、不饱和色相等给人运动感弱。因此,园林中娱乐活动区宜用运动感强的色彩,如橙、红,以衬托欢快活跃的气氛;而在安静区,则不宜选用对比过强的色彩。

  色彩的面积感——橙色系色相、白色、明色调、饱和色相等产生向外散射感;青色系色相,黑色、暗色调、不饱和色相等产生向心收缩感。因此,若在园林草坪上布置花丛,宜选用白色或饱和色的花卉,这样可以以少胜多,与草坪取得均衡。 园林中,同样面积,水面感觉大于草地,草地大于裸地,裸地大于背光地。所以,在小面积园中,可利用反光、白色、明色调等产生面积扩大的感觉,以扩大游人心理上的空间感。

  色彩的重量感——明色调给人“轻”的感觉,暗色调给人“重”的感觉。色彩的重量感对园林建筑的用色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建筑的基础部分宜用暗色系,显得稳重;建筑的基础栽植也宜多选用色彩浓重的植物种类。

(二)形式美法则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人们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塑造景物外形,逐步发现了一些形式美的规律性,即所谓法则。在这里,最重要的法则便是多样统一规律。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尽管在形式处理方面有极大的差别,但凡属优秀作品,必然遵循一个共同的准则——多样统一。另外,对比与调和、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韵律等都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即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任何造型艺术,都具有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时,才可以从各部分的差别,看出多样性和变化;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看出和谐与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秩序,这就是一切艺术品,特别是造型艺术形式必须具备的原则。

  只有多样变化,没有整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散乱;如果只有整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又会显得呆板、郁闷、单调。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在园林中,园林建筑、山石、植物、小品等因素,其体量、材质、色彩、风格等各不相同。面对园林中复杂多样的构图因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统一:

  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风景园林的多样化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多样化是园林艺术多姿多彩的根本,无论是在设计形式,材料、色彩和纹理质地都保持合理的多样性的变化,才有丰富的景观。

2.对比与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同的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 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有整体效果。所以,园林景物的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差异程度的变化。

  对比—— 在园林造景中,往往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对比关系而更加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对比、方向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

  调合——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调和中求对比,这样景观才既丰富多彩而又主题突出,风格一致。

相似协调——形状相似而大小或排列上有变化。

  近似协调——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产生的协调感。

  在园林静态构图中,一般有主景、配景之分。主景以与配景对比而且突出,配景则以自身调和手法烘托、陪衬主景,统一画面。在连续构图中,连续的主景可有变化,但要有主调;连续的配景要有基调,尤其在种植设计中,基调贯穿全园,才能达到主景突出,格调统一。一般全园必以某一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将各区统一起来,同时根据不同空间造景,可选择不同的主调树种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样使全园既统一又有变化。www.tmgc8.com

3.均衡与稳定

  地球具有引力,造园活动尤其是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在做斗争的过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也就是均衡与稳定。像山的上小下大、树的上细下粗四周平均分叉、人的左右对称。另外,建筑实践更证明了均衡与稳定的原则,并认为凡是符合于这样的原则,不仅在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反之,如果违背这些原则,不仅在实际上不安全,而且在感觉上也不舒服。于是人们在造景时都力求符合于均衡与稳定的原则。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对称的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加之它本身又体现出一种严格的制约关系,因而具有一种完整统一性。正是基于这一点,人类很早就开始运用这种形式来建造建筑。不对称形式的均衡虽然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不像对称形式那样明显、严格,但要保持均衡的本身也就是一种制约关系。而且与对称形式的均衡相比较,不对称形式的均衡显然要轻巧活泼得多。

  除静态均衡外,有很多现象是依靠运动来求得平衡的,例如旋转着的陀螺、展翅飞翔的小鸟、奔驰着的动物、行驶着的自行车等,就是属于这种形式的均衡,一旦运动终止,平衡的条件将随之消失,因而人们把这种形式的均衡称之为动态均衡。近现代建筑师知造园家还往往用动态均衡的观点来考虑问题。

  此外,造园艺术非常强调时间和运动这两方面因素。这就是说人对于园林景观的观赏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点上,而是在连续运动的过程中来观赏的。从这种观点出发,必然认为园林景观的对称或均衡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各个角度来考虑动态景观的均衡问题,从连续行进的过程中来把握园林景观的动态的平衡变化,这就是格罗毕斯所强调的:“生动有韵律的均衡形式”。

  和均衡相联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所涉及的主要是园林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那么稳定所涉及的则是园林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人们凭借着最新的技术成就,不仅可以建造出超过百层的摩天大楼,而且还可以把古代奉为金科玉律的稳定的原则——下大上小、上轻下重——颠倒过来,从而建造出许多底层透空、上大下小,如同把金宇塔倒转过来的新型的建筑形式。

[1] [2]  下一页


标签:园林  形式美  园林绿化园林绿化
上一篇:地被植物在海口市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