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29] 来源:http://www.tmgc8.com 建筑设计 阅读:3950次
住宅地下室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问题,致使建筑物功能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发挥他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降低了强度,影响使用年限。因此有必要对地下工程渗漏的成因及施工过程控制,避免渗漏发生。
1. 渗漏原因分析
1.1 对防水重要性缺乏认识、施工过程控制不严,一般施工单位在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认为渗漏水对结构的安全影响不大,施工中对防水工程按程序简单化处理,缺乏有效监管,造成工程建成后出现渗漏问题。
1.2 在防水混凝土施工中,为作业方便,任意加大水灰比;捣固不密实或捣固过久,表面浮浆过厚或漏捣以致出现蜂窝和鼠洞,混凝土中混入杂物,绑扎铁丝穿透混凝土层,出现露筋;砌体缝灌浆不饱满,混凝土或砂浆养护时间不足,表面干燥,聚冷聚热,均引起裂缝而渗漏。
1.3 特殊部位未作防水处理。地下工程的侧墙与基础、侧墙与拱脚等薄弱部位未作特殊防水处理.基层块石夯填不均匀,地基土质差,竣工后产生不均匀沉陷或结构上的负荷变化事前没有作特殊处理,使基础断裂以致渗漏。
1.4 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
2. 易出现渗漏部位
2.1 大体积结构渗漏。采用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作为结构自防水,它是依靠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达到自防水的目的.它不但在工程结构中承担防水作用,而且还起着承重和围护作用,使结构防水和承重成为一体。因此,它是防水之本,施作时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实施。
2.2 各类施工缝渗漏。施工缝是地下工程重要的防水部位。由于施工条件限制,防水材料质量差以及施工方法不合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结构渗漏。
2.3 穿墙管渗漏。穿墙管包括工艺穿墙配管和施工穿墙配管和穿墙螺栓,以圆形为多,其材料又大多为钢、铁铸件,外缘较光滑,与混凝土难以牢固地、紧密地结合,二者结合部常常变成渗漏水的主要通道.据统计,地下建筑物约有87%的穿墙配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问题。因此,穿墙管的渗漏水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4 预埋件渗漏水。预埋件体积小,不起眼,其重要性常被忽视,但预埋件对工程的影响难以估计。预埋件施工质量如有问题,可能产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结构报废,生产停顿,防水混凝土渗漏。
2.5 软防水施工质量差。
3. 防渗施工措施
3.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防渗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大单体建筑越来越普遍,因此基础及地下室大体积砼随之产生。而有效控制砼施工过程对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尤其重要。为尽量减少裂缝等引发渗漏,本人通过学习、了解、实践总结出以下措施:
3.1.1 施工前控制。针对大体积砼结构设计特征及季节特点,制订可行的浇筑方案。
3.1.2 施工过程控制。减少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减少水化热的积聚,减小温度应力,混凝上采取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500毫米左右;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技术人员经常检查前面浇筑的混凝土初凝情况并配合采用二次振捣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同时也可防止出现冷缝。
3.1.3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施工中充分振捣可使骨科和水泥浆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的提高。但过分振捣将使粗骨科沉落并使表层混凝土有较大收缩性,水分蒸发后易集聚形成凝缩缝。一般要求振捣手控制在20秒一30秒,或观察混凝土表面不冒气泡且已有部分泛浆即可。
3.1.4 分层测温。《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为保证工程质量,采取测温手段是必要的,测温孔均匀分布于基础平面,一组设三层,埋设深度自下而上为100毫米、900毫米、1700毫米。在混凝土的升温阶段每2小时测温一次,降温阶段每6小时测温一次.并同时测定环境温度,直至温度稳定为止。
3.1.5 控温措施。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释放水化热多,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应力收缩,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贯穿性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采取的措施是:掺优质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加泵送剂,延长凝固时间,促使水化热峰值平滑: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采用麻包片和塑料布覆盖两层,以减少内外温差;尽量降低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夏季施工时,在输送泵送时采取在水平输送管道上铺草包喷水降温措施,以防入模混凝土温度升高。冬季施工时,对结构厚度在1.0米以上的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宜在正温搅拌和正温浇注,并靠自身水化热进行蓄热保温。www.tmgc8.com
3.1.6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认真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我们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麻袋片的方法,由专人负责覆盖及洒水养护,确保7天的养护期。可达到保温和保湿的目的,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而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可使由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其抗拉强度,避免产生贯穿裂缝。
根据现场温度实测,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较好地防止了尚处在强度发展阶段的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3.2 施工缝防渗漏措施。
3.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3.2.2 施工缝的留置形式。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经验, 发现采用“ 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 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 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 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 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 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 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 mm 高, 爬水坡度陡, 高度也较大, 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3.3 穿墙管渗漏水防渗漏的措施。
3.3.1 所有穿墙管预先埋设,避免事后开凿。
3.3.2 增加渗水长度,工艺配管埋设要设置止水法兰盘,位置固定后再浇筑混凝土。施工墙壁混凝土结构时,尽量不用或少用穿墙螺栓,减少渗漏机会.必须设置穿墙螺栓时,螺栓中间必须设置一道以上的止水环带。
3.3.3 对穿墙管表面进行处理,砂浆、残渣和锈蚀层都必须清理干净。
3.3.4 加强对穿墙管周围混凝土振捣,必要时采用大流动混凝土或其它特殊处理,保证不产生裂缝。
3.3.5 浇筑时振捣棒别碰穿墙管。对由于温差、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穿墙管变形,穿墙管与混凝土之间最好采用柔性连接.先埋一节与墙壁厚度等长、直径比穿墙管大l0cm的过墙套管,再把穿墙管与套管之间的空隙用石棉水泥或油膏嵌填,以适应穿墙管变形。
3.4 预埋件渗漏防治措施。
3.4.1 预埋件设计成L形,不得穿透底板和墙壁,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cm。
3.4.2 预埋件布置要合理,以方便施工,保证浇筑质量,加强振捣,必要时在预埋件处采用大流动混凝土。
3.4.3 预埋件表面要清理干净,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3.4.4 对预埋件要保护,防止碰撞,对无法避免的,应事先制成混凝土预制块,表面做防水抹面处理,稳定于固定位置,再与混凝土浇灌成整体。
3.5 软防水(卷材防水层)防渗漏措施。
3.5.1 桩头防水处理。桩头应用高压水枪冲洗暴露的桩身上的泥土、浮浆、松动的碎石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刷桩顶表面、暴露的桩身及周圈250mm范围,涂刷用量约1.2Kg/m2,厚度约0.8mm;桩钢筋周围缠绕遇水膨胀止水条;在卷材防水收头前先在桩头立面并向平面延伸300mm涂刷溶剂型橡胶改性沥青涂料1mm厚,然后卷材铺贴至桩周围,最后再在卷材上用改性沥青涂料封口以及涂刷桩身侧面(涂料与卷材搭接200mm),厚度为1mm。但是不得涂刷深入承台部分的桩身,在桩周围200范围内烘烤卷材表面的PE膜,以保证涂料与卷材可靠连接。细部构造所用的接缝密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www.tmgc8.com
3.5.2 水平面铺贴。先在基层上弹出一条基准线,然后由低向高铺贴,展开卷材的同时,揭开隔离膜,沿基层铺粘。
3.5.3 垂直面铺贴。垂直面由府向高铺设,边展开边揭开隔离膜,铺贴后用橡胶棍压实,卷材手头应用密封材料密封;卷材下面的空气应排净,并棍压粘结牢固;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得扭曲皱折;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
3.5.4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检查全部自粘卷材有无撕裂、破损、气泡、卷边、开口,如果发现及时修复,并在上面扩大面积,再粘贴一块,压紧压实;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应牢固,基层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3.5.5 侧墙防水施工。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基层应坚实,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或脱皮现象.基层阴阴角应做到圆弧形。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固,缝口封严,不得翘边;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收头处、抹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构造 必须符合设计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