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29] 来源:http://www.tmgc8.com 建筑设计 阅读:3574次
0 引言
钢筋混凝土楼板中出现的裂缝较为普遍,其它方面的混凝土的裂缝也时常发生,不同类型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对楼板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也不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不是所有的裂缝都会危及楼板或结构的安全和承载能力。就楼板的裂缝而言,钢筋混凝土楼板分析和设计中就是考虑混凝土在受拉区可以带缝工作,因而受拉区出现的裂缝不会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然而这些裂缝给腐蚀物质形成了一条通道,会降低楼板的防腐能力。但是,在构件受压区出现的受力裂缝往往会导致结构的极限破坏。然而,混凝土楼板中出现的裂缝不仅仅是由于受力引起的。一条裂缝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原因同时引起。因而,在进行混凝土楼板施工是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或避免出现不应出现的裂缝,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建筑工程的耐久性。
1 产生裂缝的原因
1.1 结构设计方面使楼板产生裂缝 设计原因主要包括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
1.2 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
1.2.1 施工荷载过于集中 在楼板混凝土刚刚失去塑性但强度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容易受到损害,造成无法修复的缺陷,需要很好的保护。现代施工节奏较快,往往在混凝土刚刚终凝时即开始上层施工,大量的施工材料、机具、人员等施工荷载,特别是高层结构使用的钢制大模板,经常在楼板中间位置集中堆放,造成楼板中间部位出现大量不规则的微小裂缝。
1.2.2 上人操作时间过早 有时为了抢工期,施工人员往往在楼板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的1.2MPa时,即开始在上面施工作业,这时楼板受到动荷载的作用,必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
1.2.3 模板与支撑有间隙 近年来建筑楼板施工多采用竹胶板做模板,竹胶板铺设后应使用钉子与下面的木方支撑肋钉牢固,否则竹胶板与木方之间会产生空隙,当受到上部压力时,竹胶板会下陷变形(俗称“喘气”)。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因荷载较小,有时模板不变形,当楼板再承受施工活荷载时,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楼板混凝土裂缝。
1.2.4 拆除墙角模板方法不当 当上层墙体拆除角部钢模板时,施工人员往往图方便,将拆下的角模板直接推倒砸在楼板上,巨大的冲击力经常导致楼板角部出现环状的密集微裂缝。
1.2.5 板内埋管集中 现代楼房设计中多采用将各类强电、弱电管线在楼板内暗敷的方式,经常出现楼板内电气埋管集中的现象,集中的塑料埋管占据了较大的楼板截面,形成局部薄弱带,在混凝土终凝前往往在塑料管弹性力作用下产生与管线走向一致的楼板裂缝。
1.2.6 重物冲击 在使用塔吊向新浇注的楼板上吊运钢筋、电焊机、料箱(斗)等重量较大的物体时,经常由于指挥控制不当以及下部未垫方木等原因,物体下落速度较快,导致重物直接冲击楼板,产生楼板裂缝。
1.3 使用期间随着时间而发展的耐久性裂缝
1.3.1 锈蚀裂缝:是在结构物投用一定时期后,沿主筋方向出现的纵向裂缝,这是钢筋出现生锈初期的膨胀结果。这种裂缝的产生不是因收缩、温度及荷载作用引起的,而是钢筋自身腐蚀产生的,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将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脱落,更加快钢筋锈蚀破坏。
1.3.2 盐类及酸类浸蚀引起的裂缝:对环境产生的盐类及酸类气液体的浸蚀,在对结构处理前,应首先清除结构内已浸蚀的介质,然后根据结构重要性和对结构的影响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表面涂覆、防腐涂料保护。
1.3.3 碱骨料反应形成的裂缝:根据原材料碱骨料反应的程度大小,区别不同情况处理。
2 预防裂缝产生措施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线管及线管集中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较易正确控制。www.tmgc8.com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中处容易导致裂缝。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须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00。
2.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目前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吊运施工,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2.4 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养护对其强度增涨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3 处理方面的措施
3.1 发现裂缝应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不留隐患;重点应做好事前控制,把可能产生裂缝的方面事前加以处理;在施工期间,注重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认真做好“三检”工作,即班组的自检,班组的互检及专职质量检查员的检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标准及各分项的工艺、工序进行施工,严把施工的质量关。
3.2 建成以后的房屋应按其功能合理使用,让用户妥善保管建筑工程使用说明书,帮助用户学习该使用说明书,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裂缝。
3.3 合理选择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品种(涉及水化热),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水泥,做好混凝土的养护要及时,最好进行混凝土的覆盖(以免水分增发过快)。
3.4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等级后,方可上人或施加施工荷载,否则会产生破坏性的裂缝。
3.5 混凝土的搅拌与振捣,严格执行规范的规定,以防产生不必要的裂缝。
4 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性质的裂缝,有些对结构影响不大;有些则严重影响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出现的类型特征较多,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是情况各异:因而对现已投用建筑物进行鉴定时,必须找出形成裂缝的原因,测量裂缝的形状大小,找出裂缝变化的形态,分析辨别对结构的影响程度,然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