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56] 来源:http://www.tmgc8.com 铁路工程 阅读:3182次
1 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炸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钻爆设计应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2 钻爆设计的内容应包括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深度、斜率和数目,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钻爆设计图应包括炮眼布置图、周边眼装药结构图、钻爆参数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必要的说明。 3 凿孔宜采用凿岩台车,有条件时优先选用由计算机导引的凿岩台车,以提高凿孔精度(包括炮眼的开孔位置、角度、深度)。 4 掏槽炮眼可采用直眼掏槽或斜眼掏槽。 5 炮眼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周边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2 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力求爆破出的石块块度适合装碴的需要。 3 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10cm。 6 岩石隧道的爆破作业,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有关参数可参照表1、表2选用。 表1 光面爆破参数 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E(cm) 周边眼抵抗线W(cm) 相对距离E/W 装药集中度q(kg/m) 极硬岩 50~60 55~75 0.8~0.85 0.25~0.30 硬岩 40~50 50~60 0.8~0.85 0.15~0.25 软质岩 35~45 45~60 0.75~0.8 0.07~0.12 表2 预裂爆破参数 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 E(cm) 至内排崩落眼间距 (cm) 装药集中度 q(kg/m) 极硬岩 40~50 40 0.30~0.40 硬岩 40~45 40 0.20~0.25 软质岩 35~40 35 0.07~0.12 www.tmgc8.com注:1、上表所列参数适用于炮眼深度1.0~4.0m,炮眼直径40~50mm,药卷直径20~25mm。
2、当断面较小或围岩软弱、破碎或对曲线、折线开挖成形要求较高时,周边眼间距E应取较小值。 3、周边眼抵抗线W值在一般情况下均应大于周边眼间距E值。软岩在取较小E值时,W值应适当增大。 4、E/W:软岩取小值,硬岩及断面小时取大值。 5、表列装药集中度q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选用其它类型炸药时,应修正。 7 隧道爆破应根据地质、水文条件选择适当的炸药品种和型号;宜采用导爆管毫秒雷管起爆,光面爆破宜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或高爆力的炸药。 8 掘进眼、内圈眼、底板眼宜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周边眼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直径连续装药或间隔装药结构;当岩石很软时,可采用导爆索装药结构;当眼深不大于2m时,可采用空气柱状装药结构。 9 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其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测量放线 测量人员定出隧道中线和开挖轮廓线,用红油漆按钻爆设计图画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在直线段宜安设激光导向仪,以减少测量时间和提高测量精度。 2 钻眼 钻眼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钻孔过程中,设专人负责指挥钻孔位置和角度,提高钻孔质量; (2)炮眼的深度和角度应符合设计,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 (3)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不大于10cm;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4)当开挖面凸凹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使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5)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炮眼应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 (6)周边眼在断面轮廓线上开孔,要严格控制外插角,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以尽可能使前后两排炮接茬处台阶减小。 (7)当采用凿岩台车开挖时,对钻眼的要求,可根据台车的构造性能结合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3 清孔装药 清孔可采用Φ25钢管输入高压风吹出孔内残渣和泥浆。装药按自上而下顺序装填,雷管要分段对号入座。炮孔按规定药量装药后,炮口用炮泥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周边孔装药量较小,采用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用竹片固定药卷,用导爆索、非电毫秒雷管起爆;辅助孔和掏槽孔采用连续装药,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当裂隙水较多时采用防水乳化炸药。 4 联网爆破 用联结元件将导爆管联结成复式起爆网络,在检查无误后,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区域,由爆破工起爆。炮孔的装药、堵塞和起爆网路的联结应严格按爆破规定由考核合格的炮工完成。 10 爆破后检查爆破效果,分析原因及时修正爆破参数。根据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性软硬情况以及爆破后石碴的块度,及时修正眼距、用药量,特别是周边眼的用药量;根据爆破振速监测结果,调整单段起爆炸药量及雷管段数。 11 隧道开挖断面应以衬砌设计轮廓线为基准,考虑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因素适当放大。 1 预留变形量应符合设计规定,或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当无类比资料时可参照表3: 表3 预留变形量(mm) 围岩级别 双线隧道 围岩级别 双线隧道 Ⅰ — Ⅳ 80~120 Ⅱ 10~50 Ⅴ 100~150 Ⅲ 50~80 Ⅵ 现场量测测定 www.tmgc8.com注:围岩破碎取大值;围岩完整取小值。
2 测量贯通误差应符合现行《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的规定。 12 当两相对开挖工作面相距40m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工作面间的距离剩下10~15m时,应从一端开挖贯通。 13 隧道的开挖应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围岩的自承能力,主要采取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非爆破的机械辅助开挖方法。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侧壁宜采用预裂爆破,底板(仰拱)应预留光爆层进行光面爆破。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根据现场爆破效果不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