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12-11 16:59:52]   来源:http://www.tmgc8.com  试验检测   阅读:3646

  1.粗骨料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石子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1:3;卵石不得超过泵管内径的1/2.5。但实际使用要小得多。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应符合表8—1的规定。
        表8-1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石子品种     泵送高度/m   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比
      <50     ≤1:3.0
    碎石     50~100     ≤1:4.0
      >100     ≤1:5.0
      <50     ≤1:2.5
    卵石     50~100     ≤1:3.0
      >100     ≤1:4.0
        2.细骨料
        砂子应采用中砂或中粗砂,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骨料不应少于15%,最好能达到 20%。
        3.水泥
        一般宜选用泌水小,保水性能好,抗冻性较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由于保水性差,泌水大,一般很少使用。但矿渣水泥水化热较低,对大体积的泵送混凝土有利,使用时应采取措施,如提高砂率和掺粉爆灰,适当降低坍落度以免拌和物离析等。
        为保证混凝土泵送的质量,在满足设计强度和达到可泵性前提下,对水泥最小用量有一个限量,参见表8—2。
        表8-2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
    泵送条件     输送管尺寸/mm
      水平管换算长度/m
 
      Φ100     Φ125     Φ150     ≤60     60~150     >150
最小水泥用量/(kg/m3) >300 >290 >280 >280   >290 >300
        4.外加剂的使用
        根据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混凝土用水量可以略大于普通混凝土,但严禁单独采取加大用水量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外加剂及调整外加剂的掺量来控制。
        外加剂的性能对混凝土泵送性能影响很大,应合理选择外加剂。泵送混凝土所需流动度、含气量以及坍落度损失值都必须由外加剂来调整。
        合适的掺加工艺,可使水泥净浆流动度提高10%~40%,外加剂应搅拌均匀,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当运输距离较远时,也可以采用二次掺加法,即在混凝土加水搅拌时先加入一部分外加剂,其余的留待混凝土泵送之前在施工现场加入。
        5.掺用粉煤灰
        使用粉煤灰可以补充混凝土中细粉料的不足。粉煤灰微粒的球状玻璃体结构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激发水泥的二次水化反应,节约水泥或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水泥水化热,延缓水化热高峰的到来,利于高温季节施工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掺用粉煤灰时应该采用超量取代法。由于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所以在保证混凝土可泵性的前提下,应适当控制粉煤灰的掺量。粉煤灰取代水泥量一般以控制在10%~15%为宜,超量取代的粉煤灰应从砂子总量中扣除。


标签:混凝土  原材料  试验检测试验检测
上一篇: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