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02]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132次
摘要我国传统理水有着独特的设计构思手法,对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价值。从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入手,结合湘湖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初步探索中国传统理水理念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理水手法;湘湖景观绿化工程;应用
Application ofClassicalIdeasofWaterLayoutinXianghuLandscapeProgram
CHEN Ming-mingTIAN Chuan-fangWANG Xin *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ejiang A&F University,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a unique design concept.It’s still be valuable to modern desig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combining with the Xianghu Landscape Project,the concep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modern urban park desig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classical ideas;water layout;Xianghu Landscape Progame;appliation
水是中国传统园林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对体量的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从园林的生成期至今的3 000余年间,传统园林理水也从简单的引水入园发展出一系列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理水模式[1]。这些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较符合中国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情趣,因而在当今国内的园林设计中依然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应用价值[2]。而近几年,水景设计一直都是设计师关注的热点。现从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入手,结合湘湖景观绿化工程,阐述中国传统理水理念手法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1我国理水手法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方面。设计理念尚不成熟。目前国内水景设计往往只考虑景观手法和文化表现,对水质治理等关键问题欠缺考虑。而且由于一般景观水体(如人工湖、人工池塘等)没有按自然水生系统来设计,大多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不但需要提供动力,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也较差。随着外来物质的输入和时间的推移,导致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甚至发臭、发黑,严重影响水体美观和园林整体景观。由于大面积开发河湖的原始地貌,大面积的亲水赏水等人类活动设施的建造,严重破坏原本脆弱的湖河天然生态系统,造成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更大。二是文化方面。传统园林惯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水以伦理道德或人生哲理,使之更加具有“情”和“意”。例如“曲水流觞”就赋予水景以强烈的文化烙印,一方面使得隐性文化记忆通过具象园林水景形式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一园林水景形式具有生命活力。当今的理水手法却显示出对西方设计理念的盲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或者是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深,生搬硬套,从而也使得现代的水景设计显得苍白空洞。三是景观方面。当前的园林设计在景观层次与空间序列营造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驳岸设计不合理。水体驳岸的建造是目前在水景设计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减弱了人们亲水的内涵,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
2湘湖景观绿化工程概况
湘湖南邻杭州绕城高速,交通便利,隔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对,以钱塘江沿江景观为纽带。湘湖二期湖堤湖岸景观绿化工程区位东至湖山路,南至原石岩砖厂南线,西至越王路,北隔浦乐路与启动区块相连,中央为湘湖二期水体,湘湖路贯穿其中(图1)。总面积277 hm2(其中水面占172 hm2)。地形上南北两侧分别接启动区块三期建设水面,用地东西两侧被狮子山、湖山、石岩山、老虎洞等南北向山丘交夹,基本为山麓滨水区域。
从景观现状的有利条件看,一是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本区地处萧山南部低丘陵区,水系河网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可以为众多动植物种类提供多样的生长条件和环境。现状周边大部分山林植被丰茂,有较好植物群落基础。二是特色鲜明的历史人文景观。900年的湘湖开发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史迹。区内有石岩山摩崖石刻等史迹,有石岩山水穴等农业水利历史景观,更有湘湖秋月、湖心云影等人文景观,以其风景秀丽人文鼎盛而被誉为杭州西湖的“姊妹湖”。但其不利条件方面主要是:一是土方工程量较大,如何解决土方问题是一个需要首先引起重视的问题;二是现状周边有较多现代民居建筑,如何使民居和湘湖传统风景特征相协调,这也是本案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是生态重建问题,湘湖湖面恢复,用地生态环境将产生较大变化。在这个由陆变水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康水生态系统,恢复滨水植物群落等问题都需要妥善考虑。www.tmgc8.com
3湘湖理水设计手法
湘湖理水设计是基于传统理水理念和手法,以湘湖为背景,以滨水绿廊自然人文特征为依托,主要从生态、文化、景观3个方面入手,系统地重修构筑湘湖南线水域形态和滨湖景观,组织兼具现代特点与传统韵味的休闲游憩空间。
3.1生态方面
中国传统理水设计已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例如利用地形高差而不是人工动力形成动态水体;水体连成一体,避免产生死水;通过水的自净能力达到生态平衡,并结合栽植水生植物,强化其净化功能。本案中更是将生态放在首位,一方面借鉴传统理水手法,另一方面汲取现代先进经验,改善湘湖滨水空间环境。一是复层水陆空间模式。以复层水陆空间模式构成湖体,形成多样生境和岸线景观。根据生态学原理设计湖岸,采用岛链的形式在水体和陆地之间形成一个蓝绿交融的地带,营造多样的动植物生境和丰富的岸线景观。二是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湿地与滨水植物群落,建立连续的滨水绿色生态廊道,改善水生态环境,形成水陆生态缓冲,平抑土方(图2)。围绕岛链保存和重建湿地,施法自然的湖泊构成形态,在近岸区域形成浅水湿地带,以滞缓泥沙,构成生境,帮助尽快形成健康水体。大片浅水区域的存在,同时也减少了工程开挖土方。重建滨湖植物群落,承载滨水休憩功能,和周边景观斑块连成一体,形成环湖绿色生态走廊和水陆生态缓冲带。
3.2文化方面
中国传统理水手法往往注重意境的塑造,为了加强景区的文化底蕴,本案挖掘场地文化特性,以山水诗文作为蓝本,将中国文学渗入到以水为基本要素的景区中,将场地的历史文化景观由点向线、面扩展。强调突出湘湖风景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原有历史遗迹,恢复历史景点,在旅游设施建设中将人文和风景融为一体。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湘湖八景,本案求延续这一颇具意义的历史文脉,借鉴传统中国画长卷做法,形成湘湖南线新六景,即湖山真意、云洲敛翠、青浦问莼、菱湖寻芳、眉山听风、金沙嬉水。
3.3景观方面
一是驳岸设计。驳岸形状直接关系到水体形象,驳岸的构造做法也是理水手法中重要的一环[3]。传统园林中造园师亦十分注重驳岸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就是利用水面的开合边和,形成不同水体形态。本案中内河的设计既使得山麓溪水进入湖面有了缓冲区,也进一步丰富了景观层次。对于驳岸的处理采取软质驳岸为主,局部增添硬质驳岸(图3)。软质驳岸有自然石砌块驳岸、草坡入水、传统“石矶”。自然石砌块驳岸以大块卵石(直径在40 cm以上)连续摆放,每块埋入土中1/3~1/2,也可种植水湿生植物进一步美化。此种驳岸运用于河滩地,为湘湖增添一幅纯朴自然之感。草坡入水驳岸成斜坡状,沿水位线设置混泥土排桩,仿原木。排桩下部成削尖入土至少50 cm。斜坡上点缀植物,排桩前后都可做种植槽丛植水湿生植物。传统“石矶”是我国传统的水景岸边静物之一。以三五步自然石踏步下至一突出水面的岩石,顶部平坦,可作为暂时休憩场所。二是桥梁设计。《园冶》中提到:“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桥的作用既有“通”又有“隔”,通的是路,隔的是水。传统理水手法中,桥梁往往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既能与水体互为借景,增加静物的层次感与进深感,不同类型的桥又可以为湘湖景观更添一份诗情画意[4]。本案中总有名字的桥有云溪桥、敛翠桥、沁芳桥、问莼桥等共7座。种类既有单孔平桥的云溪桥,有三孔拱桥的敛翠桥,有亭桥沁芳桥,有廊桥问纯桥。而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小桥或纤道,增加景观变化,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4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理水手法更是园林设计中的瑰宝。一方面要挖掘、保护和继承古典园林理水的表现形式之精髓,古为今用;另一方面,也不能裹足不前,而应与时俱进,运用今天更加科学生态的手段融入补传统之不足,设计出更加具有特色、更加人性化的水景环境。应做到强化理水设计的生态理念,水体设计做到可持续发展。谨慎对待外来水景设计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调理水中的细节设计,注重整体景观效果。
5参考文献
[1] 朱均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2-7.
[2] 吴汕.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1:16-28.
[3] 郭菂.水体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38-40.
[4] 余树勋.水景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7):73-81.www.tmg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