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波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 花都510800)
摘要:市政沥青道路上所设置的各类检查井,在车辆荷载及雨水反复作用下往往出现井周下陷、路面开裂、井圈破裂、井盖隆起等破坏现象,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及安全性。本文从产生通病的原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通病的技术措施,可作为一般检查井施工的参考文献。
关键词:检查井;施工
市政沥青道路上所设置的各类检查井,在车辆荷载及雨水反复作用下往往出现井周下陷、路面开裂、井圈破裂、井盖隆起等破坏现象,严重影响行车舒适度及安全性。在检查井出现此类病害后,又不得不对其进行开挖处理,其结果往往是造成交通堵塞及行车事故。笔者在多年的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此类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较大程度提高了市政沥青道路检查井的施工质量。
一、检查井各类通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刚柔过渡不协调引起。一般检查井的井身采用混凝土或者砖混结构,井盖为桥墨铸铁,而井身周围回填则一般采用砂砾土甚至普通回填土,因此两者的刚度、自重、强度、变形模量及压缩模量等都不同。正是因为井身和路基在结构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它们的竖向位移、塑性变形等响应在受到动荷载作用时也必然存在着不同。这种过渡区在外力作用下往往是应力集中的区域,但作为柔性路基和刚性井身的结合位,过渡段在结构上又是塑性变形和刚度的突变体。在动荷载作用下,柔性路基和刚性井身必然会产生不均匀变形,刚性井身产生较小的变形,而路基则变形会较大,进而产生沉降差。因此过渡段的刚柔区域衔接是影响线路运营的薄弱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因为检查井本身结构较小,其影响一般也较容易忽视。在线路纵向刚度突变的区域,汽车在经过检查井时会对井身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力,这种冲击作用力导致井身四周产生沥青路面隆起、路基下沉变形。久而久之便造成整个检查井塌陷及路面严重破坏。
2、市政道路施工工艺造成。首先是一般市政道路先砌筑检查井到一定高度,然后填筑路基,这种情况导致大型机械无法对井身周围进行压实,而不得不采取小型夯机人工夯实,必然在井身周围形成压实死角。理论上此种夯实方法可行,但实际由于人的随意性较大,夯实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其次是井身一般由强度较低的黏土砖砌筑,且砌筑砂浆强度也较低,加之工人砌筑时砂浆不饱满,对完工后的井身又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井筒本身强度不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再次是部分检查井先施工井身后浇筑混凝土底板的错误做法导致。此种施工方法使井身直接坐落在土质基础上,基础不牢,混凝土底板没有起到扩散应力的作用,在车辆的反复荷载下井身容易下沉。
上一篇:对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