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喷高度比设计顶标高高0.3~1.0m,以消除浆液析离影响;
根据砂卵石地层强度及砾径大小,为达到砂卵石水泥土均匀、强度高,必要时需增加喷搅次数,个别工程可达到6~8喷搅;
(6) 冒浆情况
在喷射注浆过程中,应观察冒浆的情况,及时了解土层情况、喷射注浆的大致效果和喷射参数是否合理。采用喷射注浆时,冒浆量小于注浆量20%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若系地层中有较大空隙引起的不冒浆,可在浆液中掺加适量速凝剂或增大注浆量;如冒浆过大,可减少注浆量或加快提升和回转速度,也可缩小喷嘴直径,提高喷射压力。
4.3 质量检验
本次帷幕桩施工按下列条件控制:
(1) 桩径:≥设计桩径1000mm;
(2) 桩长:+200mm;
(3) 桩顶标高:+30mm,-20mm;
(4) 垂直度允许偏差:±0.5%;
(5) 桩位允许偏差:在护坡桩间时,≤10mm;
(6) 咬合长度:≥100mm;本工程搅拌桩长18.40m,按新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要求,咬合长度≥200mm;
(7)桩体强度:≥1.5Mpa;
4.4 截水帷幕的质量检测
(1) 在注浆施工完成28天以后,对帷幕固结体的搭接部位钻取固结体芯样,监测帷幕深度、固结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及完整性,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总注浆孔的1%;
(2) 观测基坑内外水位变化;
(3) 现场开挖,检验帷幕截水效果;
4.5 基坑侧壁局部点漏水的应急措施
(1) 开挖后如发现漏水,应及时采取堵漏措施,视情况可首先采用插管实现有序排放,然后再进行堵塞;漏水量小,可采用堵漏灵等速凝材料封堵;漏水量大,可在实现有序排放后,在漏点处支模板打混凝土补丁并留出带阀门的水管,待补丁强度高了后,可将阀门关闭,即可达到止水目的。
(2) 当出现漏水严重,上述办法难以控制时,须启动附近水位观测井进行抽水,降低基坑内外水头差,再进行妥善处理;
5.0 “支护排桩 + 搅喷桩止水帷幕”施工效果
基坑开挖后,在基坑北侧壁临湖面部位,基本无渗水现象,浅部阻水效果较好;在基坑侧壁下部,原层间潜水水位至槽底部位,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渗漏现象,对卵石④层潜水含水层止水效果也很好。
说明本基坑“支护排桩 + 桩顶挡土墙 + 旋喷搅拌帷幕止水桩方案”可行,现场施工控制到位,再次验证了“长螺旋旋喷搅拌帷幕桩”止水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及进一步完善。
6. 结论
通过该帷幕止水工程,本人在深基坑支护及帷幕止水方面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
(1)本工程明显不足之处:搅拌桩与支护排桩咬合长度设计值仅100mm,不满足新规范要求≥200mm,加大了施工风险,不可取;
(2)“长螺旋旋喷搅拌帷幕止水桩”的具体亮点:
本人认为此项技术的核心亮点具体表现在---- ①长螺旋钻机具有强大的动力,对砂卵石地层具有充分的搅动作用;②长螺旋钻具持续上旋,带出了部分原位卵石,再向孔内素土回填,完成了原位卵石的部分置换,有利于形成均匀性更好的水泥土固结体;③高压旋喷所用水泥用量较大,利于形成强度较高的水泥土固结体;④高压旋喷后的桩径明显大于钻具直径,加大了咬合厚度。因此,这是一项集搅拌桩、旋喷桩、长螺旋动力于一身的新的帷幕止水施工工艺技术,值得深化、完善、推广。www.tmgc8.com
(3)方案比选的重要性: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经过分析、比选,选择出最适宜的基坑支护及帷幕止水设计方案,这是保证基坑帷幕止水成功的最关键性一环,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基坑支护设计与基坑帷幕止水设计是相互关联的,必须统一考虑;
(4)精心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及帷幕止水设计时,对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合理取值,设计过程中的精准计算,对计算结果的再分析,及最后的综合确定,是保证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前提;
(5)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帷幕止水能否成功,与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有直接关系,桩的放点、垂直度、咬合宽度、桩体的均匀性、强度、施工顺序、进入隔水层深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都需要在施工中严格执行,精准实施,否则,再好的设计方案也起不到很好的止水作用;
(6)有效的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受地质条件复杂性,及施工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影响,在止水帷幕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方案中必须提供有效的应急预案,以防止危险情况发生及危机事态扩大、失控,除各种堵漏措施外,在基坑外侧适当多布设观测井兼应急降水井的措施,对于帷幕止水工程,非常必要。
(7)施工顺序的重要性:先施工搅喷桩,后施工支护排桩,这样的效果是,两种桩接触更紧密,咬合更好,止水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先支护桩,后搅喷桩施工顺序。
(8)对咬合效果控制的建议:
a.宜采用较小的“垂直度允许偏差” ,及较小的“桩位允许偏差”,作为设计控制指标,保证两项均出现最大偏差时,帷幕墙体厚度仍不小于200mm,据此,合理设置理论咬合宽度;
b.从帷幕止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对于深大、复杂的含水砂卵石基坑,搅喷桩与支护排桩咬合成止水帷幕,不如将基坑支护结构独立出现,在其外围附近单独施做搅喷帷幕止水桩,但需解决好支护锚索穿越帷幕时的密闭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JGJ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页 [1] [2]
标签:暂无联系方式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上一篇:高压旋喷桩施工水泥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