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8:43] 来源:http://www.tmgc8.com 建筑设计 阅读:3421次
1.前言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短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唯一出路是在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方面全方位节约利用水资源[1]。其中城市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组成,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推广与深入研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2.建筑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建筑生活用水分布范围大,管理难度大,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对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对于政府部门和节水部门也往往停留在口头号召多,具体实施方法少,缺少明显的实效。
2.2 管道锈蚀、用水设备的质量差等导致大量的水消失于无形。
2.3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欠合理,超压出流浪费水量巨大。生活给水系统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着部分卫生器具配水点水压偏大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是额定流量的4倍~5倍,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2.4 水价不合理,水价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城市自来水售价与制水成本形成逆差,低水价政策的继续实行,不仅有碍于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助长了用水的浪费。应合理制定水价或合理制定居民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措施,增收“超量水费”,超量越大,收费标准越高,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作用,减少水量的浪费。
3. 节水节能途径
为了适应节水的需要,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节水政策、节水意识、节水技术设计,节水技术施工以及污水回用五个环节密切配合,以便达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目的。
3.1 制定节水政策,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是当前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把它当作一个基本国策,建立合理的有利于节水的收费制度,引导居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提倡生活用水一水多用,积极采用分质供水,改进用水设备,采用循环用水与污水再生回用技术措施,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
3.2 建筑给水系统的节水技术设计。
3.2.1 设置给水超压减压装置,避免超压出流,以减少“隐形”水量浪费。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力大于流出水头时,其实际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流量且这种流量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把它称作“隐形”水量浪费[2]对这种超压出流造成的水量浪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孔板、压力调节阀或减压阀等手段,将其压力减到配水龙头的出流量为额定流量所需压力为止,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龙头,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
3.2.2 推广使用优质管材,节水节能型卫生器具和配件。由于管道及阀门泄露问题,应根据建筑和给水性质,在设计中首选节能节水型设备。使用节水龙头,试验表明:节水龙头和普通水龙头在全开状态下,前者的出流量均小于后者的出流量,也即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一般在20%一30%之间;使用节水型便器;使用节水型淋浴设施和使用优质水表,满足水量要求的同时,减压限流,不漏水,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
3.2.3 热水供应系统的节水节能设计。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应减少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我国现有住宅大多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且不设回水管。对于一户多卫生间的住宅来说,当家用燃气热水器的设置点与卫生间相距较远时,每次洗浴都需放掉管内滞留的大量冷水,这种热水管线越长,水量浪费越大。又因为热水管几乎都未采取保温措施暗敷,管中水流散热较快,因此在洗浴过程中,当关闭淋浴器后再次开启时,又要放掉一些低温水,造成严重的水量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建筑设计中除考虑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外,还应考虑节水因素,尽量减少热水管线长度,对管道进行保温,以减少无效水耗。
(2)完善集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3]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开启热水装置后放掉冷水量的多少。《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将热水供应系统按其循环的方式分为干管循环、立管循环和支管循环3种循环方式。[4]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无效冷水。www.tmgc8.com
此外对于各机关、厂矿、学校中现有的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增设热水回水管。减少无效水量的浪费。
3.2.4 使用直联无负压给水方式,节水节能。无负压供水设备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与市政自来水和用户直接连接,属于全封闭给水方式,彻底消除了敞开式供水的污染源,有效防止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同时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不存在清洗、消毒用水,每年可以节约大量的自来水以及水箱清洗的费用。因此在市政供水压力不足的情况下,如能征得当地供水部门同意,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该种设备。
3.3 建筑给水系统的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重视用水设备和输配水管道的安装质量,安装施工人员应实行考核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实施质量监督制度,达到预防和减少因施工质量而造成的不应有的浪费。
3.4 大力发展建筑中水系统。中水是非传统水资源,指办公楼、宾馆、饭店和生活小区集中排放的污水就地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清洁水(上水)与污水(下水)之间,中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绿化等。它的使用是缓解水资源匮乏、污水资源化的重要举措,是一条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
4. 总结
节水型社会注重使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创造更良好的物质财富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即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以及最少水量来满足人类的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就必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并引入多种建筑节水技术与措施,采用有效的节水器具与设备,降低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量,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让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减小将要面临缺水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