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2-11 17:01:08]   来源:http://www.tmgc8.com  建筑设计   阅读:3730

。【摘 要】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建设施工的经验,现就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略谈以下心得,望各位同仁指点。
  【关键词】混凝土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
  Quality problems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Jia Shang-wen
  (Pizhou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mpany Pizhou Jiangsu 221300)
  【Abstract】According to my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is on preven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experience a little less talk,hope all my colleagues advice.
  【Key words】Concrete dot surface;Cellular,Holes;Exposed tendons;Missing edge off angle;Sandwich construction joints
  
  1. 混凝土麻面
  1.1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2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模板粘破混凝土表皮。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3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浇筑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缝隙应填嵌严实,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1.4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2. 蜂窝
  2.1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3 预防措施: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2.4 治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3. 孔洞
  3.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混凝土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7)梁、柱、板节点处钢筋交错密集扎堆,钢筋集中。www.tmgc8.com
  3.3 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 露筋
  4.1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4.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4.3 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浇筑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标签:混凝土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上一篇:超高清水型钢混凝土柱木制大模板施工技术探讨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