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结果基于真实、可靠的观测数据,线下工程施工前,对观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全线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形式,观测资料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提交给建设单位和沉降评估单位。建设单位及时组织进行评估,并将阶段评估成果提交相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评估工作完成后,提交《无砟轨道铺设评估报告》,并负责判定线下基础的沉降变形能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1)路基沉降评估所需资料要求
1)路基沉降观测资料。测量单位要按照观测时间要求,及时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其格式详见附件四(附表),以书面及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
2)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路基施工各节点工期,包括路基填筑进度、堆载预压土、卸载预压土、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时间、轨道板精调时间以及铺轨时间。
3)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2)沉降评估报告大纲
1)概述
2)评估分析依据及方法
3)观测数据整理
4)沉降预测分析(曲线回归相关系数、沉降预测的可靠性验证、已发生沉降大于预测总沉降的75%验证、预测工后沉降分析、沿线路纵向沉降预测情况分析)
5)沉降预测结论
6)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7)路基沉降预测附件
(三)
1.控制标准
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2.一般规定
(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2)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3)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3.观测技术要求
(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2)过渡段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同时在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
(3)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
1.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过渡段区域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等相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
(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2.沉降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过渡段沉降的预测评估方法参照路基执行。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 mm。预测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京沪高速铁路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单位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建设单位
现场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现场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序号
项目
内 容
1
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交底
2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
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情况
4
专业观测人员情况
5
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
6
地质勘测资料
7
开工报告
8
9
10
附件材料
1.
2.
检查结论:
监理组长:
总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4份,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各1份。
京沪高速铁路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标段名称
单位(项)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工程位置(里程)
观测开工日期
观测完成日期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质量负责人
序号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记录
评估结论
1
2
3
附件材料1.
2.
参
加
评
估
验
收
人
员
签
字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咨询单位
建设单位
注:本表一式5份,施工、设计、监理、咨询和建设单位各1份。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新建向莆铁路石质边坡绿色防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