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56] 来源:http://www.tmgc8.com 施工资料 阅读:3907次
住宅建筑渗漏问题是近年来投诉的焦点。本文对常见渗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底板与墙板施工缝渗水底板与墙板施工缝渗水是地下室渗水中较多的部位。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施工缝节点做法不恰当。单纯采用砼自身企口或者用橡胶带止水效果不是很好,因为砼企口高差不能太大,否则高出部分砼质量很难保证。如企口太低,又达不到防水要求。用橡胶带不仅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且橡胶带与箍筋相交接处也难以处理。
通过多年的施工分析,用钢板止水带施工要比用橡胶带方便。钢板不易变形,其与箍筋的接触点可以电焊处理,防水效果较好。
2.施工缝处砼振捣不密实,垃圾清理不干净。墙板中钢筋往往较密,振捣器不容易插到底部,难以保证砼浇捣质量。楼板施工时,垃圾易落入墙模板内,如被浇入砼中,将成为渗水隐患。
二、地下室墙渗水地下室墙渗水主要与温差应力、砼浇捣密实程度、受力状况、混凝土养护等有关。地下室浇筑后砼水化热导致地下室外墙内外温差较大(冬天会更大),产生温差应力,从而导致混凝土局部开裂。
预防上述裂缝可采取如下措施:延长外墙拆模时间达到外墙外侧保温目的,用鼓风机将地下室内高温空气排出来降低内部温度,从而减少温差应力。
地下室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四周回填土时间尽量滞后。因为外墙砼早期强度较低,如因施工需要过早将土回填(或者墙外侧积有大量的水)会使外墙过早承受压力,导致产生应力裂缝,引起渗水。
三、外墙裂缝渗水外墙裂缝在砖混结构或在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中较常见,多半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施工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砖墙砌筑或楼面施工应对称进行,以保证加载对称,房屋整体均匀沉降。
框架或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砌筑,要等结构梁达到规定强度。
外墙砼墙与填充砖墙交接处在粉刷前,应敷设宽度不小于20厘米的钢丝网片,网片应绷紧分别固定于砼与砖砌体上的粉刷层内,确保网片粘结牢固。砼墙与砖砌体相接处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拉结钢筋。
填充墙砌至梁底部约剩两皮砖高度时,应过约一周时间后再砌剩余的两皮砖,并在梁底处采用实心砖斜砌挤紧,砂浆要饱满。这样可大大减少灰缝的收缩和墙体自身压缩造成顶部开裂的可能。
尽量减少传统施工工艺中的砍砖现象。定制起头所需的各种非标准砖。定制梁底斜砌的实心砖,若数量较少无法定制则采用现场砼预制砖代替,这样可减少砍砖引起的砖的隐性裂缝,从而减少墙体渗漏。
窗底框下砖墙压顶施工缝渗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窗洞在留置时,洞口尺寸往往偏大。因此,结构施工时,尽量将洞口尺寸留置正确恰当,如偏差较大,可用细石砼填充密实。
突出墙面的细角、空调平台板、雨篷、挑檐等根部也容易形成裂缝,在这些根部做一凸起的线条并使板面有足够的流水坡度,避免倒泛水或有积水现象,即可达到防水效果。
四、外门窗渗水门窗渗漏水问题主要在安装环节,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的处理质量决定了是否会发生渗水。按规范规定,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宽度一般控制在2~3厘米,在如此窄缝中,嵌砂浆或填充其它柔性材料有一定难度,需仔细和耐心。
防水嵌缝膏的施工质量是防水的第一道屏障。施工时,门窗框四周缝隙表面须留5~8毫米深的凹槽,保证防水膏的厚度。
五、屋面防水屋面结构施工质量是防止屋面渗水的关键,减少或避免屋面产生裂缝的施工措施有:
延长拆模时间;增加养护时间;控制屋面施工堆载。
保温隔热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如用其它材料代替,其容重、导热系数、含水率等应征得设计同意。如设计中需保温层找坡的,应做好坡度。严禁在雨天铺设保温材料,现场应准备防雨材料(如塑料布等)。如有条件,尽可能设置排气槽,排气槽的间距按规范要求做。
找平层是屋面卷材的基层。找平层施工前应进行隐蔽验收,验收保温材料含水率、排气槽设置是否符合规范、坡度等。为减少找平层的收缩变形,找平层中宜配置钢筋网片,并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应嵌填密封材料。找平层应分两次压光,确保表面光滑、平整。
找平层清理干净,涂上基层处理剂后就可铺贴卷材,卷材的铺贴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确定,一般逆坡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卷材铺贴的难点和重点主要在一些节点的处理上,如凸出屋面的烟道、通气孔、管道井、天沟、落水管口、女儿墙等。对管道井、女儿墙等基层宜做成下凹的圆弧形,这样卷材就可以沿圆弧顺势铺贴。对屋面通气孔等较小直径的凸出屋面的构件,基层宜做成上凸馒头状,卷材铺贴时将整个馒头状基层包住,凸起构件与馒头交接处用密封膏封堵严密。落水管口部处理难度较大,要保证落水管与结构之间嵌缝密实,水落口周围直径500毫米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口杯与基层接触处应留宽20毫米、深20毫米的凹槽,便于填嵌密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