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于潮湿和严寒环境中混凝土的最小含气量 表4.0.5
粗骨料最大粒径(mm) 最小含气量(%)
40
25
20 4.5
5.0
5.5
注:
含气量的百分比为体积比
第5章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第5.0.1条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
注: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
第5.0.2条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cu,0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量;
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第5.0.3条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级时,混凝土灰比宜按下式计算:
W/C=αa.fce/fcu,0+αa.αb.fce (5.0.3-1)
式中
1.αa,αb---回归系数;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1.1.当无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公式(5.0.3-1)中的fce值可按下式确定:
fce=γc.fce,g (5.0.3-2)
式中
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2.fce值也可d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
第5.0.4条 回归αa和α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回归系数αa和αb应根据工程所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
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表5.0.4采用.
回归系数αa,αb选用表 表5.0.4
石子品种 碎石 卵石
系数
αa 0.46 0.48
αb 0.07 0.33
第5.0.5条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w0)可按本规程第4.0.1条的规定确定.
第5.0.6条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0)可按下式计算:
mc0=mw0/W/C (5.0.6)
第5.0.7条 混凝土的砂率可按本规程第4.0.2条的规定选取.
第5.0.8条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0+mg0+ms0+mw0=mcp (5.0.8-1)
βs=ms0/mg0+ms0×100% (5.0.8-2)
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s---砂率(%);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
2.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c0/ρc+mg0/ρg+ms0/ρs+mw0/ρw+0.01α=1 (5.0.8-3)
βs=ms0/mg0+ms0×100% (5.0.8-4)
式中
ρc---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www.tmgc8.com
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3.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g,ρs)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的方法测定.
6.1 试配
第6.1.1条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第6.1.2条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6.1.2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时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表6.1.2
骨料最大粒径(mm) 搅拌物数量(L)
31.5及以下 15
40 25
第6.1.3条 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 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第6.1.4条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本规程的6.1.3条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第6.1.5条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第6.1.6条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护到28d时试压.
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28d强度或按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一>>(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第6.2.1条 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灰水比,并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1.用水量(m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2.水泥用量(m/c)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3.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mg和m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进行调整后调整后确定.
第6.2.2条 经试配确定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1.应根据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材料用时控下式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g+ms+mw (6.2.2-1)
2.应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较正系数δ:
δ=ρc,t/ρc,c (6.2.2-2)
式中
ρc,c---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ρc,t---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3.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本规程第6.2.1条确定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当二者之差坡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经校正系数δ,即为确定的设计配合比.
第6.2.3条 根据本单位常用的材料,可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备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有显著变化时;
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7.1 抗渗混凝土
第7.1.1条 抗渗透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3.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
4.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
第7.1.2条 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www.tmgc8.com
1.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
2.砂率窒为35%-45%;
3.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1.2的规定.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 表7.1.2
抗渗等级 最大水灰比
C20-C30混凝土 C30以上混凝土
P6
P8-12
P12以上 0.60
0.55
0.50 0.55
0.50
0.45
第7.1.3条 掺用引气剂的抗渗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
第7.1.4条 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其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式要求:
Pt≥P/10+0.2 (7.1.4)
式中
P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3.掺引气剂的混凝土还进行含气量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规程第7.1.3条的规定.
7.2 抗冻混凝土
第7.2.1条 抗冻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用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抗冻等级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及<<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5.抗冻混凝土宜采用减水剂.对抗冻等给F100及以上的混凝土应掺引气剂,掺用后混凝土的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0.5条的规定.
第7.2.2条 抗冻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外,供试配用的最大水灰比应符合表7.2.2条的规定.
第7.2.3条 进行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融性能试验.
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 表7.2.2
抗冻等级 无引气剂时 掺引气剂时
F50
F100
F150及以上 0.55
-
- 0.60
0.55
0.50
7.3 高强混凝土
第7.3.1条 配制高强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对强度等级为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级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预拌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