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皇家园林的美学内涵与意义

[12-11 16:59:29]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818

  虚实互补,通过借景表达园林的意境之美。作为一种以景为主的建筑,园林中的环境如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景”则是中国园林建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明代园林理论家计成就有“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的说法。[3]一般来说,园林建筑以单体为主,建筑物之间以各种自然景物相隔,形成距离。各建筑物之间遥遥相望,在绿树碧水相隔之中形成可虚可实的空间效果。而这些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相互转移的效果,常常通过阁窗、空廊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来完成。比如,廊,就是古代园林中作为常见的一种辅助性建筑物,也是“借景”的重要手段。那些楔入水面、飘然凌波的“水廊”,婉转曲折、通花渡壑的“游廊”,蜿蜒山际、随势起伏的“爬山廊”,随墙顺延的“空廊”等,好像纽带一般把人为的建筑与天成的自然环境贯穿结合起来。加之园内鹅、鸭、鸟、鱼在缓缓流动的水池中嘻戏,花、树、草、木在默默矗立的山石间互望,可动之物与静止之景相互映照,构成一幅幅斑斓夺目的风景画,产生所谓“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熳”[4]的美学效果。

  四

  关中地区的皇家园林建造源远流长,智慧丰厚,不仅为中国古代园林建设奠定了基础,即使在今天,有许多做法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仍然具有值得借鉴的东西。

  首先,宏观布局与重点突出的做法,为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规划思想。皇家园林之所以不同于民间园林,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布局上的讲究,从园林的选址,到建筑的风格,从主景观的设定,到辅助设施的安排,山的绿化,水的流向,路的铺垫往往都有一个整体上的考虑。从西方的情况看,城市发展往往都要经过一个从方便生存到便于发展的过程。“方便生存”往往着重于眼前,在处理当下问题时顾及不到后果;“便于发展”才可能将城市的当下与未来,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于是,讲究品味的城市往往在合理规划上大下功夫,使城市在合理的布局中形成感染力,产生审美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甚至还提出了建设园林化城市的构想。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在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着眼于局部建设的多,从整体上着眼则明显不足,于是,小环境与大环境不配套,不和谐,达不到设计初衷。

  其次,对优秀传统的重视,提示我们在城市化建设中要注意对历史文脉的保护。关中地区的皇家园林建设具有很强的前后承继性,从先秦到隋唐的千余年里,工艺、布局、材料等方面都在与时俱进,但是,讲究大气,追求华美,营造意境是始终遵循的原则,从而保证了园林在文脉上的代代相承。在建筑领域,“文脉”是不同历史时期印刻在建筑上的时间痕迹,犹如时间会在我们脸上留下痕迹一样。这样看来,“文脉”,其实就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留下的发展痕迹,以及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各种记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保住城市的特点变得越来越难。因为,在技术环境中,建筑施工所依照的标准、所采用的材料、所评价的体系越来越趋于统一。在这种情况下,一座城市走过的历史就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财富。于是,文脉的传承既是保住一座城市特色的根本,也是形成城市之美的根本。在城市化进程中,与历史文脉相衔接,而不是全盘西化,我们的城市才可能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不失去自己的魅力。www.tmgc8.com

  再次,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为城市建设与规划朝着有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经验。和西方代表性的园林比较,关中地区的皇家园林则显示着另外一番景象:与西方园林明显的宗教色彩不同,关中地区的皇家园林建造则通体上下都体现着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流露出农耕民族对生命的关怀。尤其是皇家园林那耐人寻味的环境营造,使人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能从中感觉到深深的大地气息。如果说,以人工斧凿为主的西方园林,同样可以导引人们向天国的向往,那么,由土木搭建,由花草相伴,由水流环绕的中国式园林,则暗示着生命与大地的关系,提示人们:与大自然亲和才是生命得以健康成长的唯一出路。这一点,对于进入后工业时代,被环境污染搞得苦不堪言,急于找到诗意居住环境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要深入地理解中国园林,不光要看那些表面的现象,更要去理解整座园林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如果我们在从事各种建设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去构思,而不是陷于眼前某种功利或任务的需要,追求立竿见影的表面效果,那么,我们从事建筑活动的时候才可能站得更高一些,在考虑技术问题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思考,为历史思考,为环境思考,为未来思考”。[5]我们的建筑作品所产生的效果就不仅仅是漂亮,还可能因为显示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品质而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始皇本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

  [2]陈宜.三辅黄图校证[M].上海:商务出版社,2000.

  [3]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4]计成.《园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建筑不是房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页  [1] [2] 


标签:园林  美学  陕西  园林绿化园林绿化
上一篇: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人类游憩行为模式探讨

《陕西皇家园林的美学内涵与意义》相关文章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