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52]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669次
植物形象被提炼出图案而运用到园林中也可以表现园林景观的文化性。例如大明湖改、扩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体现景区山水园林的特点、弘扬荷花文化的原则,使新建设施与景区风貌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主游路两侧的花钵,由整体石块雕刻制作而成,上部巧妙地设计成荷花、荷叶的造型,用以种植四季花卉。底座较纤细的部分以同一块石材雕刻成盘旋的藕瓜,既起到了牢固的支持作用,又不显得臃肿粗笨。整体设计独具匠心,融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体现了大明湖的荷花特色。在游乐场浅灰色的大理石广场上,点缀着荷花浮雕图案的淡红色大理石,色彩搭配得当,吸引了游客的视线,与游乐场的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园林小品的游路上,有用鹅卵石精心组合成“映日荷花”、“出水芙蓉”等图案。各类建筑上的彩绘、石雕栏板,也多以荷花、荷叶、莲蓬为主题。就连随处可见的指示牌,也是荷花、荷叶的卡通造型,在细微之处尽显大明湖荷文化的丰富内涵。
3.2.5 乡土植物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中国古典园林常借自然景物来凸显植物景观意境。自然界的风声、鸟语、流水、斜阳、日光、晚霞,在古典园林中都是表现诗情画意的背景元素。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将松、竹与风声相结合,借松、竹等物来听风,或在风的情景下赏景,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植物的“性格”,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大妙境,还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听风文化。梅,落叶乔木,生性耐寒,花蕾于隆冬绽放,率万木之先。梅花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在两宋时期,人们已经赋予梅花崇高的文化象征,仅《全宋诗》中咏梅诗就达4700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梅花景观最美的描写之一。水边植梅,清浅的溪水与高洁、疏瘦的梅花形成一致的审美意向,水面上疏朗、雅致的梅影,加上水中晴朗、悠远的月影,不仅极好地体现了梅花的美感,而且梅花的品格在水、月的烘托中得到升华[6]。
4、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流于形式,缺乏生态思想的指导;园林材料、造景手法趋同;园林景观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表达缺失,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当探讨乡土植物的应用准则、寻找乡土植物在创建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中的作用机理时,发现把握乡土植物的地域性,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发挥乡土植物的特性,创建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城市园林景观是今后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
[2](美)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5]余江玲,陈月华.中国植物文化形成背景[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27-31.
[6]阿苏荣.浅议梅花造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