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29] 来源:http://www.tmgc8.com 园林绿化 阅读:3474次
南京林业大学 徐侠 许晓岗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交往的纽带,同时还展示着城市的形象。建筑师简·雅各布说:“当我们想到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是街道和广场。街道有生气,城市也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沉闷。”在这里,我们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江苏省南京市的道路绿地(不包括街头小游园、小广场等形式)中的植物配置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植物配置。
1.道路绿地的发展变化
1.1国外城市道路绿地的发展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前10世纪,建于喜马拉雅山麓,在连接印度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与左右,种植了三行树木,称作大树路。传说亚历山大大帝曾率领大军由此进军。
罗马时代(公元前7~公元前4世纪)在神殿广场与运动竞技场前的散步道路旁种植了法国梧桐。据载当时罗马城主要街道种植的是意大利丝柏。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街道绿化有了较大的发展。法国亨利二世依据1552年颁布的法律,命令国人在境内主要道路栽植行道树,因而有在国道上栽植欧洲榆(Ulmus laevis.)的记载。
1647年在柏林曾以特尔卡登为起点设计了菩提树大道,在道路东侧配置了4~6列树木。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对日后法国巴黎辟建的林荫大道有极大的影响。
1625年英国于伦敦市的摩尔菲尔斯地区,格林公园以西,圣詹姆市公园以北,设置了公用的散步道,兼作车道,长约1000米,种植4~6排悬铃木。这条林荫路是女王陪同国宾巡视的街景优雅的迎宾道。这条路开创了都市散步道植树的新概念,即所谓林荫步道。它成为闻名于世界的美国华盛顿林荫步道,即具有四排美国榆树(Ulmus amel’icana)的园林大道之原型,是美国各大都市设计林荫道的典范。
18世纪后半期,奥匈帝国国王约瑟夫二世在1770年颁布法令:在国道上种植苹果、樱桃、西洋梨、波斯胡桃等果树作行道树。因此,至今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和捷克等国仍延续这种传统。
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向都市集中,市区急速扩张,都市规划发展,辟建干线,行道树栽植日渐盛行。
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拆除了中世纪的古城墙,填平壕沟,建成环状街道或辟局部为园林大道,以绿化景观为主要功能,有宽阔的游憩散步路,使城市面貌更加生动活泼。
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前苏联于1991年解体),在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街道绿化的实践,在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强调将行道树、林荫道、防护林带联系起来组成“绿色走廊”。1957年以前莫斯科仅有40条林荫道,到1973年已有将近100条林荫道,使莫斯科的市容和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有关林荫道应具备的功能与最低规模要求也得以制定和完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工商业城市不断涌现。为了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特别是汽车的日益增多,城市必须建立宽阔的道路和方便的交通网。作为城市建设组成部分的行道树种植更加普遍,行道树的布置形式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引起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劣,很多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在新的规划中普遍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国外城市规划理论中出现了“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走廊”等设想,并得到了实践。所谓“花园城市”,可以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市为例,它是由美国建筑师制定的规划,曾在国际竞赛中取得头奖。这个规划中绿地总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58vA,,街道两旁种植行道树,公园和私人花园一般不设围墙,使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园林融为一体。目前,堪培拉市已成为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朝鲜平壤也是一个花园般的城市,除有大面积的公共绿地和风景区外,在主干道两侧布置10米左右的绿带,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
日本在城市人口大量集中的情况下,从防震出发设置了大型公园,构成了以绿地为中心的避难所。在通向避难所的道路上有很好的绿化,十分重视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发挥了绿地的防公害、防噪音、防风、防雪等功能。www.tmgc8.com
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街上都设有种植树木的位置。在绿地极少的情况下,采用彩色水泥制成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种植盆,种植小型乔灌木和花卉,以美化、点缀、改善环境气氛。
1.2国内城市道路绿地的发展
我国的城市道路绿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2000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已经沿道路种植行道树。据《周礼》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周朝时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种有许多列树,来往的过客可以在树荫下休息。《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修驰道是秦代的功绩之一,在2000多年前这样大规模地沿路种植青松,在世界也是仅见的。驰道指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公路,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城市内道路的绿化情况也是空前的。
西汉长安“路衢平整,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涂洞辟,隐以金椎,周以树木”。长安城有南北并列的14条大街,东西平行11条大街,用这些街道将全程划分为108个街坊。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150米,安上门大街宽134米,通往春光门和金光门的东西大街宽120米。街道上是土路面,为了排水,两侧有宽、深各2米的水沟,街道两侧种有成行的槐树,称为“槐衙”。
南北朝建康(今南京)是宋、齐、梁、陈各朝的首都。它的布局是曲折而不规则的,但中央御道砥直,御道两侧是御沟,沟旁种柳,所以有“飞甍夹驰道,垂柳荫御沟”的记载。
唐玄宗(8世纪中叶)定有路树制度。首都长安南北街、东西街,布局严谨,城内街道主要树种是槐树、垂柳、桃、李、榆。行道树制度通过日本遣唐使传至日本,对日本平城京的行道树的种植与管理等制度有很大影响。据木宫泰彦著《中日交通史》记载:“日本中古之制…..多仿唐制也。”
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在宫城正门南的御街,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列植于水边,沟外又设木栅以限行人。沟内植以荷蕖莲花,春夏繁花似锦,夏末荷花飘香,秋季果实累累。可以说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的形式发展得极为丰富多彩了。
清中叶以后,欧美经商和入侵中国,沿海城市迅速兴起,一些新建街道引种刺槐、法国梧桐、意大利黑杨等树种作为行道树。
我国古代城市道路绿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有些是可以继承的,值得我们沿袭和发扬。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面貌日新月异,不少城市在街道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例如,南京在解放前仅有2000多株行道树,现在全市种植了20余万株行道树,对改善南京市夏季的酷暑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所居住的城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活起居的有个性、有魅力的城市空间,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加快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2.调查研究内容:城市道路绿地(不包括街头小游园、小广场等形式)中植物的配置
植物配置是植物景观性得以体现的基石。所谓植物的景观性是指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内因是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外因则主要是环境、季节的变化和人为的搭配。季节变化赋予了植物景观独特的“四维性”,如植物的色叶、彩果,正是“季节”这一维,大大丰富了植物的景观性。植物这种富有生命气息的柔性材料给城市道路注入活力,形成城市道路绿地季相性的景观特性。
2.1马鞍山部分
马鞍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东部,处于亚热带气候内,四季分明。有著名的采石矶景区。
2.1.1马鞍山湖南路(雨山湖路段)
湖南路(图1)位于马鞍山雨山湖的南侧,傍水而建,临湖设有游步道,把优美的雨山湖景借入其中,是一条优美的景观路。道路绿化所选植物品种丰富,乔灌草相结合,层次感强。主要选用的植物有:香樟、垂柳、棕榈、杜鹃、月季、海桐、桂花、罗汉松、珊瑚树、红花酢浆草、一串红、金钟、马褂木、水杉等,其中快车道和自行车道问的绿带由棕榈、金钟和红花酢浆草组成,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问的绿带由马褂木、珊瑚树、金钟和红花酢浆草组成。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景观:www.tmgc8.com
春景——生机勃勃:早春先叶开放的金钟,满枝金黄;春末盛放的蔷薇色杜鹃;地被植物酢浆草开出的粉红色小花。
夏景——浓荫葱笼:雄伟的香樟;婀娜的柳树;淡黄绿色的马褂木花。
秋景——桂馨和韵:马褂木的黄叶;红艳的月季:桂花的芬芳。
冬景——傲霜立雪:挺拔的棕榈,一派南国风光;珊瑚树组成整齐的“绿墙”。
湖南路的植物配置除了注重较传统的乔灌草结合,还注意到了色叶树种(如水杉、马褂木)和芳香树种(如桂花)的运用、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搭配,特点明显,景观性突出。
2.1.2马鞍山佳山路
佳山路(图2)绝“佳”在栾树的选用。佳山路主要应用的植物有:栾树、月季、细叶麦冬、金丝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