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29] 来源:http://www.tmgc8.com 市政工程 阅读:3520次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的养护和维修工作日趋重要,城市道路景观、行车安全和环境亮化也直接体现了城市建设的面貌。检查井井盖的破损、沉降及周边道路的路面开裂、沉陷、破损、拥包等现象是道路上普遍存在的病害。文章主要对道路检查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改进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检查井
1 当前城市道路检查井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的问题
在对市4条干道竣工通车并正常使用一年后的检查井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总共531个检查井中,存在质量问题的有90个,不合格井占总数比例为17%。检查井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井周沥青面层破损、井框与路面高差大、井周路面沉陷等问题。
1.2 检查井与路面不顺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检查井使路面不平顺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由于检查井与路面有不均匀沉降。常规检查井由基础、井室、井颈、井圈和井盖等组成。作为一个整体构筑物,检查井的井颈、井圈和井盖位于道路的路面结构层中,而井室位于道路路面结构层以下,在检查井和道路建设中,其施工顺序为先进行管道铺设并预留出井位,在管道铺设完成后再砌筑检查井,最后完成道路施工。由于受施工条件、雨季降水、基础处理、地质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检查井与道路结构层很难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检查井四周路面结构层的处理也是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检查井与周边路面不顺接,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表现尤其突出。检查井危害的产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渐进过程。在道路建成初期,道路与检查井基本齐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荷载作用下,道路与检查井二者发生沉降、变形差,再加上地下水的影响,检查井四周的回填土又较松,使检查井(尤其是砖砌检查井)的井室、井颈产生微小变形,从而又影响到道路结构层。这种情况一般在道路竣工后半年左右开始出现,一开始表现为沿检查井井盖周边出现环向裂纹,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进一步扩大,继而沿周边出现明显的环向裂缝和周边下沉,这时在车辆行驶时会明显感觉到有颠簸及跳车现象。
同时,因井四周土压的不均匀变化,又容易使检查井井圈被破坏。由于检查井的下沉,致使降雨时的雨水不能及时排走,检查井周围形成积水,积水沿裂隙渗透到路基,破坏了路基的稳定性,使之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和功能,继而导致表面裂缝进一步扩大,下沉更加严重。由于检查井周围土体土质和回填质量不同等原因,在遇水浸泡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引起井周围路面塌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轻则影响行车的舒适性,重则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与安全,甚至酿成质量事故。施工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会加速上述破坏过程,常见的有:
检查井自身施工工艺的缺陷,包括高程控制有误差,检查井井盖及井圈安装不合要求,检查井基坑尺寸不符合施工要求,衬垫材料强度较低,检查井砌筑时的质量缺陷,施工管理不规范等。
2 施工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造成检查井病害的机理和成因分析,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改进措施,从源头上避免检查井病害的产生。
2.1 严格控制检查井的高程
检查井所在位置的标高应与道路的竖向标高、横坡相协调,避免出现高差。在进行沥青摊铺前,要严格控制检查井的高程,放线时要同时满足道路的纵坡、横坡,为此可采用十字线精确定位。检查井井框高程应顺道路纵、横坡4个方向测定,以免形成单侧高出路面。一般来讲,在施工中高程差比较容易控制,但在施工后却难以保持,因此必须保证井框与其底部结构筑实,防止变形。摊铺沥青时,及时调整摊铺厚度,使检查井与路面平顺衔接,路面与井框接顺高差不得超过5mm。安放检查井井圈时,须在井圈与井壁顶端之间至少安放3个调整高度的卡具,并用十字小线或直尺十字形检查,确保井圈顶面均匀贴近十字小线。考虑到冬季除雪机工作时对检查井的影响,其安装高度应低于路面0~5mm为宜。
2.2 改进井身的施工方法
由于道路施工是以大型机械施工为主,为了提高机械施工效率,井壁在升高至路基顶高程以后,应与道路基层和面层的施工同步进行,逐层加高。施工至最终的面层时,再进行井圈、井盖安装,以保证井盖周围的沥青混凝土能够与主路路面成为整体,保证压实效果。井圈安装时,砂浆要采用高强度等级砂浆。井身的施工要做到:
2.2.1 为了提高井壁的抗压强度,可将路面高程以下40~50cm范围内(包括井盖座的厚度)的井壁材料改为强度等级C25以上的素混凝土。若检查井井体与路面衔接部分为砌体结构,砌块强度应不小于MU10。沥青混凝土层下20cm厚(属于路面结构层)、检查井周围30cm宽的范围内用等级强度C25~C30混凝土浇筑,且在路面沥青混凝土层施工前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www.tmgc8.com
2.2.2 改进井框与检查井井体的连接方式。在井框底增加齿状物,或在井框的底边打孔预埋螺栓使其镶嵌于墙体或混凝土内增加稳定性。在井框的侧面采取钻孔预埋螺栓贯穿井壁混凝土的连接方式固定,使井框、井体、井盖框周围结构层衔接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避免因筑路及道路使用过程中机械碾压而造成井盖框移位。
2.3 井盖安装与井圈加固的施工方法
针对检查井工程中的问题,并综合以前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一套井盖安装与井圈加固的施工方法。
1)井圈加固及井盖安装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进行,并根据井盖尺寸及加固井圈的设计要求,确定井圈加固的形状和尺寸。一般是以井口为中心的正方形,井外壁宽出25cm,采用切割机割缝,将井圈加固范围内的路面结构挖除。路面结构可预留小部分进行人工凿除,以保证槽壁直顺、整齐。
2)根据加固井圈设计要求,确定检查井砌筑高度。安装钢筋骨架前将基坑内清理干净,井壁周围采用低等级强度混凝土浇筑密实后找平。
3)钢筋骨架应加工成方形,安装时与井口位置吻合,并保证钢筋有4cm厚的保护层;骨架的安装应牢固,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踩踏。
4)预埋螺栓既可与井框同时安装,也可采用模具定位,在浇筑第1步混凝土时安装;螺栓应垂直安放;浇筑第2步混凝土前应紧固螺帽,使之与混凝土、井框预留孔有效连接。井盖安装与井圈加固情况见图1。
5)制作牢固、适用的圆形井口模板。模板宜便于安装和拆除,保证井口尺寸及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井口砌筑时应考虑留设探头砖作为内模支点,内模顶应接近井盖口,防止漏浆,第2步混凝土全部完成后再拆除内模。
6)井框、井盖配套使用。井盖安装应保证十字体与行车方向一致;带转轴的井盖,应将转轴焊死,防止转轴处沥青损坏。井盖高程应与路面高程、坡度一致,高程根据沥青摊铺方式和宽度、立(平)沿石高度等确定。
7)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基槽。混凝土浇筑分2步进行,第1步浇至上层钢筋底,混凝土终凝后剔毛、刷浆,起垫3点,紧固好螺栓后再浇筑第2步混凝土。混凝土需振捣密实且与井周凿除面紧密结合。混凝土以上预留高度应保证井盖周围沥青大于上面层的设计厚度。
8)混凝土应养护7d以上,养护期间严禁碾压。可根据施工进度适当掺加早强剂或速凝剂,以缩短养护时间。
2.4 提高井壁周围回填质量
改善井周回填材料,加大井周回填密实度,对减少检查井沉降有直接作用。近几年的道路施工中,设计单位采用在检查井周围加设钢筋网加固、检查井周围40cm范围内以灰土回填等方法防止沉降,效果很好。但如下层土夯填不实,或回填质量不合要求,也达不到理想效果。影响回填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回填土的土质、含水量的大小、压实机具、夯实遍数、虚铺厚度等等。因此要做到:①检查井周边要分层回填,每层回填虚铺厚度控制在25~30cm,并用平板振动夯夯实至路面的基础高度。②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时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同填或水夯法施工。③针对井壁与井周边灰土、无机料基层压实后强度等级的不同,检查井周围(环距井壁外60~80cm范围内)可采用掺加定量水泥的方法增加填料强度。④根据夯实机具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虚铺厚度:蛙式夯为24cm;立式夯为20cm;四人夯应≤20cm。
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可进行换填处理,以提高基底承载力。如地基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或扰动部分,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后再做混凝土基础。
3 改进后的施工方法应用
把改进后的施工方法应用到市纬二路改扩建工程中,以检验该方法是否可行并进行了后期分析。纬二路是市的一条南北主干道,2006年3月10日开工建设,2006年9月20日竣工。该路总长1700m,总建筑面积8万m3,快车道范围内检查井共284座。工程于2006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质量达到市政优良级标准。工程所有检查井均严格按照改进后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基本消除了检查井与路面不顺接等通病,保证了路面的整体平整度,达到了路面美观、行车舒适的良好效果。在该路竣工通车一年后,对道路检查井的使用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纬二路通车一年后检查井的不合格率仅为1.4%,而同期改扩建的4条干道,应用的是未改进的施工方法,在正常使用一年后检查井的不合格率为15.3%~19.4%。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即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通过应用改进后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检查井的不合格率大幅减少。www.tmgc8.com
4结束语
通过对市检查井与路面不顺接的病害情况调查,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并应用于实际工程,效果显著。按规范要求,市政工程中的各种管线,每隔一定的距离要设一个检查井,以便于随时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畅通无阻。检查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板块整体性、结构稳定性、外观美感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赵建伟.城市道路检查井质量状况探析[J].硅谷,200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