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

[12-11 16:59:40]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920

经测量,枯期暗河流量约15 m3 /s

22 工程地质特征

暗河与隧洞交叉区域位于向斜南西端和一条断层之间,沿线出露地层岩性为阳新群的灰岩夹白云岩,二迭系下统梁山组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层及石炭系中统的灰岩,坚硬和软岩约各占一半,岩层走向与隧洞轴向夹角小。岩溶岩体破碎,呈碎裂状,稳定性总体较差。暗河溶洞基岩地层岩性为石灰系中上统(C2 + 3) 灰岩,岩层产状N20°WSW30°。

暗河与隧洞交叉处的河床中堆积有较厚的巨石、块石、砂卵石,推测厚度大于5 m,两岸为淤积黏土、粉细砂,最高点接近溶洞两边顶部,厚度约15 m。溶洞内局部坍塌严重,上游河床内有3 处新近坍塌的巨石、块石堆积物。

3 工程措施

31 处理原则

根据暗河的发育特点,结合隧洞穿越暗河段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拟定工程处理的基本原则如下。

(1) 对隧洞和暗河的相对关系进行准确的勘测调查,充分考虑工程的不可逆转性,采取全面处理、不留后患的工程措施;

(2) 尽可能避免对围岩原始应力状态造成影响,并在利用围岩本身稳定性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围岩强度;

(3) 工程措施应不侵占原暗河溶洞断面,或不改变暗河的现状过流能力。

32 方案比选

根据基本处理原则,初步拟定两个技术方案。

方案一。因隧洞施工采用“新奥法”,拟在开挖期内搭设临时便桥跨过暗河顶部,衬砌时按简支整体箱梁结构设计,并适当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参数(1)。

方案二。在隧洞与暗河交叉点后退20 m的位置(桩号6 + 331976) 对隧洞轴线进行调整,向东侧偏移58 m,选择从暗河顶部围岩覆盖较厚的区域穿过。

经分析,认为方案二因暗河周边围岩条件差,溶蚀裂隙发育,改线后也很难保证隧洞在穿越暗河段开挖时下部围岩的稳定,仍然可能会造成坍塌连通暗河溶洞顶部,风险较大。方案一虽然采取的技术措施较为复杂,但处理过程可预见、结构安全可控,风险较小。最终选定方案一[1-3]。

33 开挖期临时加固方案

(1) 从掌子面右侧25 m(下部围岩厚度约1m) 用小导坑方式向前掘进至暗河对岸,并在对岸开挖净深4 m、高度25 m的作业平台。采用“弱爆破、短进尺”的方式开挖。每次爆破并排险清渣完成后,立即对新鲜岩面进行加强支护,具体措施为: 全断面挂Φ65@200 mm×200 mm钢筋网,喷射C20 混凝土厚100 mm,同时设置间排距为15 m×15 m的砂浆锚杆(Φ22L = 3 m)。

通过开挖掘进时对围岩完整性的判断以及所采取的加强支护措施,确保对岸作业平台能够作为施工便桥桥台使用,并具备永久使用的整体稳定性。

(2) 暗河溶洞揭露处的隧洞底板(暗河顶部) 围岩较为单薄。为提高暗河围岩稳定性,在洞轴线两侧各75 m范围内对暗河顶部和左右两壁进行加固。具体措施为: 全断面挂Φ65@ 200 mm×200 mm钢筋网,喷射150 mmC20 混凝土,同时设置间排距为15 m×15 m的砂浆锚杆(Φ22L = 3 m) ,锚杆尽量垂直于岩体节理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技术  水利水电水利水电
上一篇:水利大坝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的控制措

《谈大公山输水隧洞跨越暗河施工技术》相关文章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