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19]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755次
摘要:黄土状土的湿陷性是浸水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发生湿陷,使其承载力降低,并产生较大的湿陷变形,影响建筑物安全。对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市以南渠段分布的黄土状土的试验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渠道内各段的黄土状土的湿陷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南段;黄土状土;湿陷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P6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00(2011)01-0071-02
1 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缓解河南、河北和京津地区水资源危机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石家庄市以南渠段全长65.7255km,布置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9座、长3.814km,铁路交叉建筑物2座、长0.449km,渠道总长61.4625km(包括82座中小型建筑物)。引水设计流量:进口220m3/s,出口170m3/s。
石家庄市以南渠段分布的黄土状土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al+plQ32)黄土状壤土,分布长度58.65km,占本段总长的95%。黄土状土的湿陷性对水工建筑物影响主要是浸水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发生湿陷,使地基承载力降低,并产生较大的湿陷变形,影响建筑物安全。
2 黄土状土特征及取样试验
2.1 渠道黄土状土特征
(1)厚度一般在5~10m,最大厚度20m;
(2)上更新统(al+plQwww.tmgc8.com32)黄土状壤土发育大孔隙和垂直节理,易形成陡立的自然边坡;
(3)黄土状土的底层富集钙质结核;
(4)粉粒含量达40%~79%,孔隙比平均值0.722~0.897,干重度14.2~15.8kN/m3,液限22.4%~26.7%,渗透系数为10-4~10-6cm/s;
(5)据各场点的试验成果分析,黄土状土的湿陷性在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较大,即相同地层相邻地点的湿陷性差异较大、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湿陷性差异较大。
2.2 取样方法
黄土状土湿陷性的取样方法可分为:
(1)1995~1997年可研阶段,渠道钻孔及中小型建筑物钻孔采用φ110mm取土器的取样,少量探坑取样仅在石家庄附近进行(配合黄土状土专题研究);
(2)2004年以来进行的初步设计勘察中,黄土状土湿陷性试验取样以人工探坑取样为主,钻孔取样采用φ120mm薄壁取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