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6:59:19]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941次
3.2 影响塌滑的构造分布特征
3.2.1经平面地质测绘分析
可明显勾画出塌滑体的分布范围,其形态、滑坡要素反映比较清楚,塌滑体后缘边界为L1裂缝,L1裂缝比较连续,形态呈圈椅状。上游边界(左侧)为一二级马道之间展布的L5裂缝,下游边界(右侧)为一二级马道之间展布的L13裂缝。控制边界范围50m,由L1、L5、L13,3条裂缝包容了现塌滑体的边界及范围,统称为大塌滑体。
3.2.2塌滑体的影响范围分析
本渠段可细化分成3个小滑动体。因滑动体受不同构造裂面的影响,其中1#滑动体控制界面左侧为L5,走向NE45°,倾向SE,倾角28°;右侧为L4,产状NW290°,倾向SW,倾角30°;2#滑动体控制界面左侧裂面走向NE35°,倾向SE,倾角www.tmgc8.com25°;右侧裂面走向NW295°,倾向SW,倾角30°;3#滑动体控制界面左侧裂面走向NE30°,倾向SE,倾角28°;右侧裂面走向NW310°,倾向SW,倾角36°。3个滑动体均已具有明显裂面及滑动,是构成总体滑坡的主要滑床。滑坡体裂面分布特征见表1。
表1 塌滑体裂缝特征表
3.2.3滑坡体下部边界分析
滑坡体下部边界主要表现在一级马道高程,大多裂面出现在一级马道上,但靠近3#滑动体最下部的一级马道出现2条裂缝(L10、L11),说明3#滑动体已影响到一级马道以下岩体,最下部滑舌接近渠底高程。
综上分析裂面均为岩层层面,小的构造裂隙不十分发育。但小规模的裂隙也会影响岩体的完整性,古老的地层与历史构造运动,使岩石中存在大量隐节理,开挖揭露后,岩体内部应力释放,岩体完整性受到影响。
4 塌滑机理
滑坡体从形态、滑裂面特征,按滑动面通过各岩层情况为顺层滑坡,岩层产状倾向渠内,倾角25°~36°,岩层倾角与坡向一致且小于坡角,岩层层面是各滑动体的滑动面,现象反映清楚;当渠道开挖至一定深度后产生凌空及下滑体的空间,其下滑力大于岩层抗滑力时,则沿层面产生滑动,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为牵引式滑坡。横向分布的裂缝说明下部先动、上部后动,横向裂缝呈阶梯状,裂缝张开明显且排列有序。从裂缝探测到深度及相关的裂面产状分析,滑坡体厚度为3~4m,至一级马道明显变薄,厚度不超过1m。按滑动体厚度分类,应为浅层滑坡,方量为1万m3,按滑坡体积分类,应为中等滑坡。
滑坡体主要控制面为层面构造面。当岩层层面走向与渠道走向近似,倾向渠道内侧,倾角略小于渠坡角度,上部岩体重力形成的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即产生塌滑。层面构造面大部分有薄层泥膜,局部可见早期滑痕,宏观岩体尚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岩石为强风化,岩体基本呈块状,层间构造明显,岩块具有一定强度,局部页岩软弱。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岩体分类,本段岩体应划分Ⅲ~Ⅳ类之间,因此岩体强度不应是滑坡体的控制因素。根据经验值,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值www.tmgc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