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56]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385次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全国农民奔小康的最基本的保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建管机制,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农业及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农田水利问题解决不好,农民的吃饭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党的富民政策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一、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和北江上游,全市区域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江流域占81.6%,韩江流域占10.4%,北江流域占2%,我市水资源丰富,每年平均水资源量150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达4700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量的1.8倍。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34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1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3.3%。全市常用耕地面积165万亩,其中水田耕地9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约0.62亩。我市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共调查了99个乡级行政单位,其中乡1个,镇97个,农场1个;1371个村级组织,其中1254个行政村;45.73万个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39.75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1168个,共有农业从业人员67.34万人。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06年底,全市生产总值为263.9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0.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073元,同比增长8.2%。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农建资金1.46亿元;完成土石方205万立方米,修复水毁水利工程3650处,新建、加固堤防70公里,新修渠道“三面光”85公里,渠道清淤2320公里,疏浚河道5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2平方公里,修建塘坝20座;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62 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0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98万亩。基本上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我市农业旱涝保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上看,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综合多方面因素,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先天不足。
我市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引水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紧缺,投入不够。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都在大力强调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增收,但对直接关乎农业丰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却关注不够或投入不足。由于我市是广东省欠发达山区市之一,经济基础差,水利欠账多,全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而散,工程标准低,设施老化,效益不佳,安全隐患突出,因财力所限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也是远远不够;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按分级管理原则,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由这一级的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由其承担,地方政府和群众是投入主体和主要受益者。由于政府的各项开支已压力重重,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吃“大锅水”,投资投劳顾虑重重,这必然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直接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优质高效农业的顺利进行。
(三)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善,认识不足。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田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是注重建设,轻视管理。转入市场经济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守着设施却浇不上地、用不上水。www.tmgc8.com
(四)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保护不力。
农田水利设施被盗被毁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在当前大量农田水利设施损毁的现象中,因缺乏监管,或者管理不善而毁损的占50%以上,而真正自然损毁的占不到一半。在调查过程中看到农村水利设施被盗、被毁,河床损坏、河堤取土、电线被盗割、闸门被毁现象,感到无比的愤慨和痛心。人们对那些正在发挥着水利功能的设施进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
三、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策与措施
综合分析我市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发展观,为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我市水利设施在经受洪涝灾害考验的同时,也暴露出设施薄弱、建设滞后、抗灾能力不强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分配任务,层层建立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的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各级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各地要突出以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为重点,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机电排灌等省人大议案工程,完善配套排灌渠道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工程。各县区、乡镇均组织建设2―3宗受益面积分别为1000亩和500亩以上的水利工程,每个村建设2―3宗小型农水工程。做到县区有重点、镇镇有项目、村村有工程、户户有任务。
(三)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
各级政府在组织发动受益农户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创新农建筹资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资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1)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省人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机电排灌议案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得到了省重点扶持,提高了补助标准。(2)各级地方财政增加投入;除了正常的农水事业费(每县年均60―100万元)以外,市、县区财政分别安排了100―200万元不等的资金用于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农田水利建设。(3)加强征收各种水利规费,投入建设;加强征收好水利建设基金、堤围防护费、两大水库的水资源费和水土保持费等水利规费,相当部分用于水利建设。(4)加快整合涉农资金使用。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异地开发、移民生产建设等项目,都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头戏”,建设一批水利工程。(5)发动挂钩扶贫单位资助。积极发动省市县各级挂钩扶贫单位资助,搞好挂钩村的农田水利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普及技术。
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河源实际的农田水利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我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
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面上小型农水工程,都要做到有设计、有图纸、有施工监督、有检查验收;省人大议案项目、基建和重点农水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四制”等各项制度,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水利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做到建一宗,成一宗,发挥效益一宗。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待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水利作为农村的主要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靠农民本身的力量改变现状显然困难较大,尤其是在欠发达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困难更大。因此,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