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46]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892次
1.简述
高坝洲水利枢纽坝址为宽缓的丘陵谷,河床高程42.0m,河谷横断面枯水期宽120.0m,洪水期宽350.0m,横断面上宽大于高,这种地形有利于分期导流。坝址出露的基岩为寒武系中统的白云岩、砂岩互层,岩层走向280~290。,与坝线交角34~40。,倾向SW(倾向上游偏右岸),倾角一般30~35。,陡者可达40。。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650Km2,占清江流域的92%,多年平均流量436m3/s,多年平均径
流量138亿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本枢纽工程为大(2)型水电工程,等别为二等,相应泄水建筑物为二级建筑物,消能工为三级建筑物。二级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100年,入库洪峰流量为17240 m3/s,校核洪水重现期1000年,入库洪峰流量24070 m3/s。三级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50年。
枢纽工程距清江口仅12Km,坝址水位受长江水位顶托的影响较大,因此,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是以河口水位为参数的H~Q曲线簇。考虑下游航道整治与洪水的冲切影响,以河口水位为参数推求出H~Q曲线簇,作为同级流量的“下限水位”;以天然河床H~Q曲线簇的最高水位作为同级流量的“上限水位”;当泄量大于10000m3/s时,长江水位顶托的影响不明显,H~Q曲线近于单一线。
2.泄洪消能设计特点
(1) 高坝洲河谷较宽,枢纽主要建筑物均布置于河床,应尽量使建筑物少向岸边扩展以节省工程量,因此溢流前缘宜短勿长;
(2) 清江洪水陡涨陡落,峰高量大,泄水建筑物必须有足够的泄流能力和超泄能力,故泄水建筑物应考虑以堰流为主;
(3) 泄水建筑物布置须考虑临时与永久相结合,满足二期导流和初期发电的要求。当库水位为62.0m时,泄流能力不小于3000m3/s ,同时闸门能控制运用,以维持发电水位。另外,泄洪建筑物调度运用须满足2000m3/s流量以下的安全通航要求;
(4) 消能工的特点是单宽大、佛氏数低,下游水位变幅大,设计中应很好地解决此类的消能问题。
3.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
经多方案比较论证,泄洪布置采用“堰孔结合,以堰为主”的布置型式。即在一期工程中布置3个泄洪深孔,兼作导流之用,在二期工程布置6个表孔,作为主要的泄洪设施。
3.1泄洪深孔设计
泄洪深孔布置在纵向围堰坝段与厂房之间的三个深孔坝段,前缘总长54.00m,采取墩中分缝,除1#孔左墩为8.0m外,其余闸墩厚均为3.80m。
深孔体型采用有压短管型式,有压段出口尺寸为9.0×9.4 m,有压段长14.30m。进口底坎高程为45.0m,底缘曲线为近1/4圆弧,顶缘曲线为的一部分,进口侧面为斜椭圆柱面,其水平截面为1/4椭圆曲线,方程为;有压段后为明流泄槽,泄槽底部采用二次抛物线Y=0.007X2,泄槽出口两侧闸墩53.0m高程以下采用扩散出口,扩散园弧半径为41.10m,扩散顺流向长度为5.72m,由此闸墩厚度由3.80m变至3.40m。在有压段设有两道胸墙,其间设事故检修门槽,事故检修门由坝顶门机启闭。有压末端设弧形工作门,由布置在下游侧71.00m高程平台的固定卷扬机操作。
3.2泄洪表孔设计
六个表孔跨13#—19#坝段的横缝布置,溢流前缘长度116.50m,孔口尺寸14.00×18.00m(宽×高);中墩厚4.20m,13#坝段边墩厚4.50m,19#坝段边墩厚7.00~4.00m。表孔泄槽由直段和宽尾墩侧边构成的收缩段组成,其中直段水平投影长度为23.80m,收缩段位于闸墩尾部,由闸墩逐渐展宽形成,长度为9.0m,收缩比β=0.5。出口立面高程53.94m以下孔宽为7.0m,高程53.94m至67.00m孔宽由7.0m变至14.00m,由此形成“Y”型出口。
表孔溢流堰堰顶高程为62.00m,堰顶距堰头4.80m。堰顶上游面为1/4椭圆,椭圆方程www.tmgc8.com(以堰顶0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堰头与上游坝面齐平。堰顶下游面由WES堰面曲面、斜面及反弧段组成。WES型堰面曲线方程为Y=0.0415X1.85, 斜面坡度为1:0.75,反弧段半径R=16.00m,中心角为39.5384°。表孔设平板事故检修闸门和弧形工作门,平板事故检修闸门由坝顶2×1600KN门机启闭,弧形工作门支铰中心线高程70.00m,弧形工作门由布置在闸墩顶部的液压启闭机操作。
4.消能工设计
根据高坝洲枢纽水头低、单宽大这一水力特性,施工详图阶段之前曾对消能型式进行了多方案比较。挑流消能因挑距近,不适宜于本工程;底流消能对流量和水头的适应范围较大,是水利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消能措施,但对池长、池底高程有较严的要求,因而工程量大;戽式消能特别是宽尾墩加戽式池乃近年发展的新型消能工,对低佛氏数水流的消能效果甚好,相对于底流消能,可以减少消能工工程量。经比较,本工程选择戽式池为消能建筑物。
4.1水力学设计
在泄洪布置和消能型式基本确定后,计算各级流量下戽流、底流的第二共扼水深(或临界水深),与相应的下游水位进行比较,以选择合理的消能型式和消力池尺寸、体型等,再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或修改。表孔用公式一和公式二进行计算,深孔利用公式二和底流消能公式计算。
公式一 —— 郭子中公式
h1=E[1-2cos(60。+)]
arcos(1-13.5)
η= =-0.4+1.3639Fr
公式二 —— 王世夏等人公式h1=0.71EK0.9h2=1.4Frh1
式中 a——尾坎高度; h1——第一共扼水深, h2——第二共扼水深;K——流能比, K= ;ψ——系数, ψ=1.1K
表孔、深孔的水力计算结果分别列于表1、表2。计算结果表明,表孔消能工用两种公式进行计算,均能满足稳定戽流时σ=1.1的要求;深孔用底流公式和戽流公式进行计算,淹没度σ差值在1~3.4%范围,流量越小,σ值越低,特别是在下游水位为“下限水位”时,消力池设计工况下淹没度小于1.0,池长、池底高程略显不足。经在模型上进行论证,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孔戽式池对下游水位的适应性较好,各级流量情况下池内均能产生稳定的淹没水跃,跃尾在池内;深孔戽式池对下游水位较敏感,一般情况下,水跃位于池内,但当Q=1500~2000 m3/s,而下游出现“极限低水位”时,戽式池长度略显不足。由于清江涨水而长江不涨水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再者下游水位可通过发电来调节,因此,出现此种极端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表1 表孔戽式池水力计算
频率 枢纽总泄量 表孔泄量 表孔单宽流量 上游水位 下游水位 公式一计算结果 公式二计算结果 P% Q(mwww.tmgc8.com3/s) Qb(m3/s) q(m3/s-m)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