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02]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816次
6.下大力气发展草原灌溉,不断提高牧区防灾抗灾能力
青海省有适宜灌溉的草场面积约有270万hm2,海西、海南、海北等州是近期发展草原灌溉的重点地区之一,相当一部分低山地区有引水条件,可通过渠道引水、掘打机井、修储水池的方式,对天然草场实施补充灌溉,同时补播早生、超早生牧草,使退化草地得以恢复和改良;在海拔较高的青南地区要抓好牧民定居为基础,采取保护、建设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灌溉设施建设发展人工草场,建立优质、高产、稳产的多年生牧草基地;对高山地区的退化草场可通过圈栏封肓,使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有效地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和生产力,并对改良草原实行划区轮牧,严格控制载畜量;对全省广大牧区通过二三年的努力,一定要实现“三通”“四有”“五配套”定居标准,“三通”即通水、通电、通路,“四有”即有草地、有住房、有棚圈、有防灾饲料,“五配套”即学校、商店、文化室、卫生所、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这样不仅牧民可安全越冬度春,还可有效地提高抗旱、抗风、抗雪灾的能力。
7.加快实施牧区饮水解困工程,确保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采取一切可取的措施,把加快解决牧区饮水困难问题,作为牧区工作和解决牧民困难问题的重中之重加以解决。在具体实施中,视其各地不同情况,以小型工程为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引沟泉水、打井、截流、建蓄水池、修供水管道等方式解决,在材料的选型上要尽可能采用结实、耐久、防冻性能好、无复杂的技术问题,且便于维修管理和更新的器具或材料,以保持供引水设施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8.不断加大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下力调整并优化畜牧业结构
为了早日恢复三江源区草地的生态环境,要加快牧草种籽基地建设和草原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种草、围栏封育和改良草场,保持草地生态多样性。国家和省级财政要尽可能的增大对三江源区畜牧业的投入,支持草地生态治理和草原建设;金融部门要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积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草原建设,用于畜牧业的发展,要加快牧区利用外资的步伐。省级畜牧科研部门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想方设法增加名特优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要加快发展符合青海高原特点的牦牛、肉牛、肉羊,突出发展优质细毛和半细毛羊。要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快集约型畜牧业的发展,为三江源区率先实施畜牧业现代化而努力。www.tmgc8.com
(作者为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