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1:08] 来源:http://www.tmgc8.com 试验检测 阅读:3287次
5.3根据施工工艺和地层条件对波形辅助进行判读
根据波形形态判读出是不利缺陷还是一般(扩径)缺陷,有时并不能满足工程的要求,而判断出不利缺陷的具体性质则必须借助其他条件,尤其是工艺和地层条件,不同的施工工艺及地层条件,容易发生哪些缺陷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结这方面的规律有助对缺陷类型的判读。在公路桥梁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水下灌注的桩最容易发生的缺陷是离析,缩径较为少见。在地下水位附近的松软土层中,多为发生扩径现象。沉管灌注桩,尤其是小桩距时断裂现象发生较多,且多在浅部。预制桩多为静压成桩,最常见的是接桩部位错断(土层上拱拉开或下陷倾斜断开),桩身断裂多是吊装或运输过程造成的且多为横向断裂,纵向压裂现象较少见。
5.4缺陷部位的判读误差
判断出缺陷类别和缺陷位置是桩身质量检测的重要任务。对于断桩和严重缺陷桩,其缺陷位置可根据场地完好的桩平均波速确定(误差决定于桩体波速的个体差异)。对于有桩底反射信号的中、轻度缺陷的位置确定,一般根据该桩的平均波速判读。事实上,在整理出的实测曲线上,已直接标出了缺陷的深度,实践表明,对于不利缺陷,这一深度往往比实际情况浅些。这是由于缺陷桩的平均波速因缺陷的影响有所降低,也就是说,全桩平均波速低于缺陷以上部分的波速,致使计算出的(即曲线上标出的)缺陷深度略偏小,这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6 结论
(1)从桩底反射信号到计算桩长的精度取决于假设波速的准确程度,即使是现场浇注养护较好的混凝土,其波速值也常有5%的波动,因此计算桩长的误差也有±5%左右。
(2)一个反射波会产生二次、甚至三次的反射,比如说,某一根桩的阻抗与中间处发生变化(缩小),则可得到似乎是桩底处的反射波可能是缺陷(缩颈)处的二次反射。另外,由于桩身存在裂缝或存在机械接缝时,通常应力波难以通过这些裂缝缺陷往下继续传播,故无法探测到裂缝以下的其他缺陷。
(3)如果桩身存在复杂缺陷时,PIT的测试结果是难以正确分辨的。同时,土阻力作用也会给缺陷的判别造成干扰。
(4)当存在桩基与其他结构相互作用时,仍可利用PIT测试分析,但相对桩基而言,其测试分析结果要复杂和困难。
(5)在时间域中,速度曲线的冲击脉冲宽度范围是测试分析结果的盲区,但如果能得到相应输入的力,通过作传递函数分析,便有可能发现桩头浅部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凌治平.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 高峰,等.桩基工程动测技术与方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