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滑道
墩顶滑道必须坚固,刚性要好,无下沉及变形,墩顶滑道用经过刨削的35号铸钢垫块,上盖30mm厚的钢垫块并包覆3mm厚的不锈钢板,铺设时用精密水平仪抄平,误差1mm以内。抄平调整完毕,铸钢垫块下用外能压水泥砂浆。
四氟橡胶板厚10~11mm,中层夹2mm的钢板。其厚度尺寸为3+2+2+3(四氟板+氯丁橡胶+钢板+氯丁橡胶)。尽管对滑道水平度与梁底水平度要求很高,但在顶推过程中难免遇到正负公差的同向组合,而导致墩顶滑道受力不均,因此,四氟橡胶板承压强度选用了较高级别的型号,以避免破损。
四氟橡胶板上留有注油槽,槽中注入硅脂,可以大大降低顶推力,且损耗极少。经上述处理的四氟橡胶板在顶推时初始静磨擦系数可控制0.05以内,恢复后的磨擦系数在0.03~0.04左右,这和有关资料介绍的情况吻合,见图示。
三)、 牵引制导技术
多点顶推其本质就是多点同步牵引。南昌大桥多点分布为隔墩设顶,即每隔一个墩设一个顶推墩,每墩设6台YC一75一1000的水平千斤顶。计算按每顶55吨顶力布置,磨擦系数按0.065考虑,牵引索原用32TVD粗筋,用连接套接长,因倒粗筋麻烦,且不能很好利用顶程,费时费力。后改用4φ12.8钢绞线,顶前、顶后配自动工具锚、以便回顶锁住钢绞线,使顶推速度大大提高。梁上每24m设顶推锚孔六个,锚柱插入孔内后安装好钢绞线及锚头,与墩顶设置的六个施力顶架对应安装。
顶推中如何做到多台顶同步?制导技术关键在哪里?我们的原则是“多点、逐级、限值助顶、单点加载主顶”。单点主顶墩设在39号墩(特别加固墩),其余各墩均为助顶墩,即助顶墩根据以往各段顶推情况计算出的磨擦系数,估算一个本次顶推的初始磨擦系数,设定一个顶力值,该值应基本接近滑动时的顶力值,但略小于滑动时的顶力值。并使各墩千斤顶基本稳定在这个顶力数值上。而主顶墩在各墩加载完毕后再行加载,此墩的顶力值,可较其它各墩顶力值稍大,此值加上后,梁体就应当移动。也就是说,箱梁的移动主要表面在39墩加载时形成主顶。其余各墩仅管在稳表注油,加载始终受到控制,不让这些墩的顶力之和构成箱梁移动的力量。
当梁体移动后,初始静磨擦逐渐转化为稳定后的静磨擦,表现在磨擦系数降低即由0.05→0.04左右或更小。而其它各墩仍然保持原顶力,39墩则可能较初始顶力要小一些。保持箱梁不断的移动,只需39墩不断加载即可。当顶程接近1m时,千斤面回油,钢绞线利用自动工具锁定。顶头锚片松开,回油后再打紧顶头锚片,继续供油,开始新的1m行程。
箱梁顶推时,在观测站上随时报告梁体位移情况,并即时调整,在墩侧向导向架上不断增减四氟板,以调整梁体横向位移。尽管梁体有数万吨重,但调整起来并不困难。
经验表明:顶推中的制导原则是正确的,原理明确,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箱梁移动平稳每小时综合速度1.5~2m,其位移可以得到±1mm精确控制。
除上述各点外,对大批量的内锚使用,K锚使用,较好地解决了预应力块件分段和长大钢丝束的运用问题,钢导梁的制安,临时墩的设置都较好地解决了起步节段受力和扭转问题。
四、几点体会
一)、顶推施工方法是一种新的造桥技术,在选用本法施工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到顶推法施工的优点,发挥其特长,否则将是不经济的,在可用其它方法修建的桥梁,不宜优先选用顶推法施工。 www.tmgc8.com
二)、顶推法施工技术是从钢梁架设泄引拖拉发展而来的。近些年来,钢梁安装采用此法减少了,而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顶推施工却多起来了。随着顶推技术的发展,若钢梁再将此法运用起来,可比以往的拖拉做得更灵活方便,还可以避免混凝土梁的一些不足。更充分发挥钢梁的特性。
三)、顶推施工方法对于长大桥梁和有特殊要求的地方施工较好,若现场连续制造,其节段长度宜在12M~24M。节段太短,工期长,造价不一定是经济的。
四)、在线路侧面设立预制场,按3~4m一个节段制造,然后组拼,在钢丝束的布置、制造的工期等方面,会更合理一些。
五)、对于起步节段,目前一般采用拼装钢导梁的办法来解决最大悬臂时的弯矩,但也可用安装吊索架的方法来减少悬臂端的弯矩。
六)、一般来讲,多点顶推优于单点顶推,因为多点将施力点的水平力均匀地分布到各墩(点),墩台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
七)、当梁体顶推到位后,需顶梁换支座,以完成所需的结构支承形式,若能将正式支座在顶推前安装就位,并作为顶推时滑道的一部分,则后期工作将大大简化。并可节约大量的临时滑道。
八)、磨擦系数与滑道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滑道越平顺磨擦系数越小(与梁底面滑道处的平整度也一样)。且梁体在墩位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起动时磨擦力越大。
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往复千斤顶的研制成功,履带式滑道及电脑的应用,顶推施工技术将会更广泛地使用。
上一页 [1] [2]
上一篇: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