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02] 来源:http://www.tmgc8.com 工程设计 阅读:3745次
以上谈的是施工测量前的控制点规划方法,以下是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和预见的问题,
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注意的问题:
1。桥梁方面:越小的桥测量越容易错,尤其是单跨扩大基础u型桥台的小桥。这类小桥多半是斜弯的,由此情况又
更加复杂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弯小桥为例。
首先,在测量之前就要对桥梁的总体工序在脑子里有个数。
第一步,斜弯小桥一般是平行布置的,(当然测量前还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布置还是扇形布置),所以要搞清楚,桥台横向方向到底是以桥梁哪个位置的路线切线为基准的。
第二步,做扩大基础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但是从扩大基础上面的台身开始,就要仔细预先谋划了。
首先,要提前计算好台帽的左右长度,在斜弯情况下,台帽左右长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桥台的台帽
左右长也不是对称的。最好,最直观的计算方法也许
还是在cad里,但是,最好用常规计算方法复核,常规的计算方法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试算若干次。这还不算完,当桥梁左右分幅时,台帽偏长的一侧按计算结果,但台帽偏短的一侧还得取正常结果,因为左右梁板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且梁板不是变宽的,必须保证能放下梁板。
其次,要提前把台帽的投影放在基础顶面上。为什么呢?因为桥台的台帽是有横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况,
左右边点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厘米,假设台身按照统一坡率1:6做,那么左右边点做到最上面的时候,会导致
高的一边跨径偏大,而矮的一边跨径偏小,差异大概有8,9厘米。即使将台帽位置调整过来,也会照成一侧台帽
悬出台身过多,而另一侧却又缩进过多,极为难看。所以,必须将台帽投影放在基础顶面,用台帽的位置来控制
台身坡率,这样,中左右三点的台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证台帽位置的正确。
第三步,做台身时,前墙位置定好了,还要考虑侧墙,当半径较小时,侧墙的每一点路基宽度都要正好,这样,侧墙
就是弧形的,和路线一致。
第四步,台身先考虑好了的话,做台帽自然水到渠成。www.tmgc8.com
第五步,架梁板时,测量人员要在一边观察,和架梁人员形成有效沟通,要让架梁人员务必把两侧(如果分幅的话就是
四侧)的梁板架准,如果边板架的靠内,那么翼缘钢筋就离中线太近,为了保证桥面净宽,施工人员只能去扭曲,
剪断翼缘钢筋,非常困难。
第六步,做桥面护栏时,护栏和路线一致,均为弧形,这点就不多说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斜弯小桥所体现的问题都是典型问题,只要把这种斜弯小桥的测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种
类型的桥都可以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以下是路基测量中应预先注意的问题,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
楼主经验非常丰富。所写感悟很切全实际情况。在证地线的上破口和下坡口工作切实很大。还有难度大的涵洞,例如,斜交弧形的涵洞。第一理清图纸的尺寸和设计涵意。第二要紧密跟踪现场施工。
好的,龙锋一刀,我解释一下:
“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
现在设计院的导线成果有时候给你的是高斯坐标;有时候则是平面坐标,没有考虑投影,不一定肯定是高斯坐标的。我个人很喜欢平面坐标。另外补充一点,哪怕设计成果是
高斯坐标,但设计院可能忽略了桥的问题,桥本身一定要用平面坐标系统。
水准点也是这样,在一个标段内,可能同时混杂了三四等水准点和GPS水准点。”
“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这一点是我提出的要考虑的四个因素的其中一个:
当我们决定是否要正式复测地面时,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再决定是否去做。
当前三个因素已经决定能补方量的可能性非常小时,此时就要权衡是否要全线复测地面了,假设全线复测地面,比设计成果多3%,(如果总量基数很大,绝对数量也不小),
但是这3%本来就属于正常范围,设计数量是不会调整的。那么,我们就要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粗略估算,全线的地面线是否值得我们去复测。我提出的这种方式就是记下左右征地线的高程。当左右征地线高程和设计差异不大时,整个断面的两个开口就定死了,此时只要把整个断面地面线型和断面图对照一下,如果线型也差异不多,那么这个断面基本不会错。即使有差异,也要看看差异会导致土石数量有多大变化,再决定是否对差异大的少数断面进行详细复测。
在工程中,土石数量差异在正负5%之间非常正常,我做过的三个工地,都属于山区公路,局部有差异的有,有多也有少,(我认为设计院还是不会故意往少的去)但做完以后,对地面的准确性心里就有底了,设计院的总方量还是控制得较准的。再由于业主的强权和手腕,即使你大于5%,也未必能补。
路线长的山区公路复测时间是非常长的,这将影响工期。这点也要考虑。因为按照道理,是不可能局部复测的,防止你只报多得路段,不报少的路段。这样,在断面复测
没结束之前,所有的地面线都不能破坏。
所以,决定是否复测地面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你只能去权衡所有因素,再考虑是否去做。即使你考虑得当,你只能得出一个合理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精确的结果。在条件相同得情况下,不同的人考虑得出得结果也不一定相同。www.tmgc8.com
总之一句话,如果考虑得结果是,可能性很小,那么相比复测过程的工作量之大,时间之长,我建议不去做。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具体的公式怎么样啊?”
其实,如果联测导线时候前后视用的都是三角架,这个倾斜可以不考虑,因为大致抵消了。所差异的不过是仪器高和前后视棱镜高,以及仪器的横向宽度的不同,差异非常小。
具体是这样,量仪高从导线点顶量到望远镜中心(一般侧面有一条刻度线),这是斜长,然后量仪器中心到仪器边的横向宽度,这是短的那条直角边。长直角边是真正的仪高,用勾股定理算。一般和斜长差2MM左右。
我并不认为细心认真就不会出错,这要看细心认真是怎么个细心认真了。
如果只是亦步亦趋,细心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而不是主动去预见后续的步骤和工序,那么眼下这步工作的实施本身不易发生错误,但是,一件事要正确完成,由策划和实施两个步骤完成。如果策划错了,实施再正确,那么结果还是错的。这就意味着,后面的工序只能从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开始。
当领导告诉我们,要去测地面了,我们就认真的去测,但没有主动的去预见谋划,去自己拿主意,结果认真测的结果是白测。
当要做资料了,我们就认真的做,内容全都对了,结果白做,因为表格格式一开始就是错的。
要桥梁放样了,我们就认真按设计去放,结果做完台身发现和台帽对不上位置,因为设计中标注的前墙坡率是中线处的,且设计并未提示我们要考虑左中右三点前墙坡率的不一致。
搞测量有死测量和活测量两种,死测量是一种会计式的认真,机械的根据数据来源,按预定的步骤和公式处理数据,这时,人本身成为一个机械的数据处理机,没有主动性,没有预见性。
活测量则不是,活测量一样会精确的处理数据,但活测量不仅仅是要做一个会计,还要主动去谋划,去判断和预见。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成为活测量,因为这需要积累。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了足够的工作经历之后还是一个死测量呢?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会计,他认为测量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工作。就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