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问题

[12-11 16:58:43]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430

虽然部分地区和流域(如关中平原、乌鲁木齐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吐鲁番盆地等)地下水已经超采,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西北地区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地下水均衡破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西北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一个统一整体,互为依托,不可分割。人工渠系把60%以上的河水从出山口处直接引入灌区,切断了戈壁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补给量锐减,水位大幅度下降,泉水逐渐消亡,甘肃敦煌月牙泉就是例证。在中游地区,因过渡引灌地表水,地下水位上升,产生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新疆次生盐渍化耕地已占耕地总面积的31%以上(王根绪等,1999),黄河中游的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次生盐渍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3)。在河流下游地区,因来水量减少,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河流两岸及湖泊周围生态不断退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塔里木盆地周边(塔克拉玛干沙漠外缘)荒漠化土地面积较七十年代增加了33000平方公里,增幅达32.9%;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林后退了20-30公里;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民勤盆地的绿洲已成为沙漠中的孤岛,黑河下游的额济纳平原因生态退化,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三、 地下水资源战略对策建议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充分认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依托、优势互补关系,统筹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统筹水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上中下游的用水比例,统筹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跨流域调水的关系,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保障供水安全的基本战略对策。www.tmgc8.com       在上述基本战略对策框架内,根据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战略应把提高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减轻或避免地下水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地下水资源数量调查评价为主到数量、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并重,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战略转变。为此,提出五项战略对策和近期的四个工作重点建议。       (一)五项战略对策       1. 按地下水资源赋存和分布规律,实施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
华北地区以节水为前提,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实施含水层恢复与保护工程,遏制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西北地区加大地下水调查评价力度,按照“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基本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水,努力提供生态环境用水”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东北地区在统筹考虑沼泽湿地保护区生态用水的同时,加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注意合理布局;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应重点查明地下暗河分布,采取截、堵、蓄、引、提等工程措施,充分利用岩溶地下水;东部沿海三角洲地区要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开采层位,压缩深层水开采量,加强浅层微咸水的改造利用,遏制并缓解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2. 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带,有效防止地下水污染       地表水“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得当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国家正在下大力气加以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供水安全的重大问题。由于地下含水介质的隐蔽性和埋藏分布的复杂性,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比地表水困难得多,所需成本也要高得多,有些甚至根本不可能得到彻底治理。防治地下水污染,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地下水防护带,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措施。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在查明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地下水防护带的范围和防护层位,采取严格措施,保证地下水水源地及补给区范围内的水质不被污染。       3. 实施地下水人工调蓄       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荷兰、以色列、德国、瑞典等)把水资源的地下调蓄作为扩大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把水储存在地下更为科学、经济、安全。我国北方山前平原区有地下调蓄库容1000亿立方米以上(国土资源部,2003[2]),在丰水年,可采取人工诱导的方式把将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洪水、水库弃水等纳入地下,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在枯水年,可适当地超量开采,腾出库容,在丰水年予以补偿。       4. 加强城市地下水水源地储备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常出现,地下水是城市应急供水的主要水源;南方城市区地表水污染较严重,且突发性污染事件常有发生。应加强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的勘查,以备应急之需,实现从无序应急供水向有序应急供水转变。       5. 加大贫困缺水地区和地方病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力度,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条件
目前,全国还有4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亟待解决,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地下水(国土资源部,2003[1]),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西部贫困地区。加强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力度,实现有效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途径,是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近期工作重点建议       1. 全国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的调查评价       以668个城市、10个重要经济区(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长江中游平原、东南沿海平原、晋陕蒙能源基地、黄河中游河套平原、西北内陆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四川盆地等)为主,开展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评价,为科学划分和确定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带,制定防治规划与对策,确保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www.tmgc8.com       2. 完善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控制程度很低,与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问题很不适应。应以流域(盆地)为单元,逐步完善建立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基本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的地区,实现地下水过量开采与污染的有效监控。       3. 建立地下水人工调蓄示范工程       在华北平原的山前冲洪积扇(如北京的永定河冲洪积扇、潮白河冲洪积扇,石家庄的滹沱河冲洪积扇)和西北内陆盆地山前带 “地下水库”(如天山北麓和河西走廊)实施地表水(水库弃水和洪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蓄示范工程,为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可供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4. 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       一方面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开展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工作,对供水前景做出评价;二是为解决贫困缺水地区和地方病高发区供水问题的地下水勘查评价;三是城市后备水源地勘查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昌明、陈志恺主编,2002,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第2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1998-2002年
(3) 国土资源部,2003[1],中国地下水资源
(4) 国土资源部,2003[2],全国地下水资源战略问题研究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参阅文件第4期
(5) 潘家铮、张泽祯主编,2002,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南水北调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第8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
(6) 段永候、肖国强,2003,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Vol.30,No.1,p1-7。
(7)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03,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报告
(8) 王根绪、程国栋、徐中民,1999,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学报,Vol.14,No.2,p109-116
(9)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03,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上一页  [1] [2] 


标签:资源  地下水  水利水电水利水电
上一篇:流域洪水计算模型系统的拓扑关系分析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问题》相关文章

建筑技术| 标准下载| 建筑工程| 房地产资料| 联系本站|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

Copyright 土木工程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土木工程吧是在线分享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面资料的专业平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