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17:00:56] 来源:http://www.tmgc8.com 水利水电 阅读:3425次
经验算,止水帷幕入土深度为16.5米,采用三轴搅拌桩,符合基坑抗隆起验算、抗管涌验算。
⑶双排桩结构设计:
双排桩的土压力分布与单排悬臂桩的土压力分布是相同的,是悬臂桩规律。根据双排桩结构形式的假定,双排桩支护为插入土中的刚架。双排桩所形成的刚架自重荷载与被动土压力来抵挡主动土压力形成的水平荷载。
双排桩的排距要选择确当。当排距很小时,双排桩通过连梁形成的门式刚架结构其空间性能弱,不能充分的发挥连梁协调变形和受力的作用。随着排距的增大,双排桩与连梁形成的整体结构其性能得到体现,位移也逐步减小。但随着排距的进一步增大,位移经过一个极小值后再慢慢的增大。这充分说明如果排距过大,双排桩整体受力和变形性能逐步削弱,当排距很大时,连梁对内外排桩的作用不能看作是一个整体的刚架体系,对内外桩而言,更像在桩顶对前排桩施加的线弹簧和转角弹簧约束。当排距大于8D(D为支护桩桩径,下同)时,应按拉锚结构计算,当排距在1.5~8D时,按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当排距为4D时,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支护体系位移最小。考虑到支护设计时周边环境的要求,一般支护结构的排距为2.5D~4D。本工程排距取3D即2.6米(桩径为850)。
根据双排桩排距、桩长对应本工程所处地区的土物理性能以及水文资料能计算出支护结构的最大弯矩、剪力。根据前内外桩各自所抵挡的破裂面以上的土体的面积进行弯矩、剪力分配,可以近似得出内外排桩所承受的荷载。进而可以验算出双排桩内外排桩的间距、配筋等。
桩顶连梁为刚性接头,可以根据内外排桩桩顶弯矩重新分配进行验算。
本工程基坑设计采用如下参数:
桩径A850,内排桩间距1.3米,外排桩间距2.6米,连梁间距2.6米。冠梁根据构造设置为1000×800混凝土结构,连梁采用800×800@2600混凝土结构(配筋略)。双排桩平面布置如下:
3.2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
虽然基坑东侧实际监测值大于理论计算值,也大于设计报警值,坑外地面局部有裂缝,但地面累计沉降不大(仅20mm左右),坑底未见隆起。在施工过程中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⑴基坑东侧道路比较繁忙,通行荷载可能超过设计荷载。
⑵基坑东侧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卸载过快,开挖到设计标高当天沿基坑边线开挖长度约80米,且一次性开挖到底部,导致开挖当天基坑位移达到27.06mm,总位移达到38.44mm,稳定后实际基坑位移达到43.70mm。后责令施工方立即回填土方并迅速采取技术措施。
4、结 语
本工程应用双排钻孔灌注桩作为10.35米挖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在长江中下游软土地区取得成功,为今后类似地区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在开挖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也为今后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